职场关系也有“天赐礼物”
林若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8日 04版)
每个人一生的人际关系都充满主动和被动交替发生的可能性。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和谁交朋友是你主动选择的,而和谁成为同事,是你“被动”要接受的。
我所开启的“职场发小盲盒”,运气很不错。我所在的小组其他4位女同事,不仅成为我第一份工作的靠谱搭档、能在闲暇时分享快乐的朋友,后来还一点点演变成生活中“亲人”一样的存在。因为她们,我的职场故事开篇底色是暖的——这样的温度,让我怀抱善意和乐观面向现在与未来每一次挑战。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座南方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当策划。毕业前一年,我为了求职到处实习,偶然进入那家互联网企业,迅速被实习所在的小组氛围吸引,拼尽全力争取并得到了留用的机会。可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重要因素。
很多时候,年纪轻轻的“职场小白”能和同事们相处愉快,很可能是因为大家年龄相仿,还处于大学校园相处模式的“惯性”中。但我和这些“职场发小”同事们并非同龄人,我们5个人年龄、资历、生活状态等都有较大差别,有的同事比我年长十来岁。
一眼看上去都是“不同点”的我们,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很美好的关系?我觉得,是一个隐性的“共同点”拉近我们内心距离并为关系持续助力:大家本质上都是真诚的人,愿意尊重、善待彼此,关系始终是平等的。
我是个急性子,刚工作时因为急于求成,做事风格不免冒失。有一次,由于小组其他同事集体出差执行年度大项目,部门上司指派我临时负责一个线下小活动的策划事宜。此前我毫无相关经验,想着如果这会儿线上咨询小组其他同事会妨碍她们的工作进度,同时又一心想赶紧完成任务,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很快拟定了一个还挺满意的方案。
正当我等着执行这个“完美方案”时,深夜11点钟接到了部门上司的“夺命电话”。他声音显得很愤怒,严厉斥责了我一通,让我连夜改掉“超烂的东西”。我一瞬间特别委屈,又不知道哪里做得不好,擦干眼泪就在我们小组的5人群里发了一句:“太难了,我简直一无是处,感觉不适合干这个活。”
我本只想随便分享一下心情,就埋头改方案去了。正当我对着word文档发呆时,微信群语音通话蓦然响起,传来七嘴八舌的询问:“你怎么啦?”“先不要情绪上头,告诉我怎么回事,解决问题最要紧。”
怀揣着打扰她们的愧疚感,我简单说了事情经过。没想到,对于我这个和她们KPI毫无关系的方案,她们大半夜放下手头的事,线上耐心帮助我调整方案。
在协助我解决问题的同时,她们还推心置腹地分享了不少让我摆正心态的“职场经验帖”。一位工作履历很丰富的姐姐说,她经历过很多种职场,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自私利己的人固然不会损失什么,但也绝对不会得到太多。我们和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并肩前行,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你要相信自己很好,相信你值得我们对你很好。”
我们5个人只有一个聊天群,氛围纯粹,边界分明:遇到工作就公事公办,不掺杂其他私人情绪;工作之外能分享各自精彩饱满的生活,以及任何好坏心情。偶尔拌嘴闹不愉快,我们也一定当天“聊明白”,绝不过夜,不让任何一丁点儿怀疑、猜忌等负面因素影响我们的关系。
在这个很有爱的小组里,和4位“职场发小”共事的4年,我从这段健康、明亮的职场关系里得到了无比珍贵的滋养。我不仅快速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狠狠“补修”了“社会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的学分。
两年前,我和这几位“职场发小”共同走到了事业的十字路口。部门业务出现重大调整,我和两位同事出于个人规划考虑,决定跳槽到别家公司。我们亲密无间的5人小组,走到了分别时刻。但吃散伙饭那天,饭桌上没有出现一丝伤感的气息,我们聊了一整晚往昔的快乐回忆。或许这就是4年来,我们并肩相守所造就的牢固的默契感:我们自信不会走散。
后来的时间证明,我们5人亲密依旧。虽然只能站在不同的坐标上彼此守望,但我们也因此分享更多维度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为我们的关系涂抹上缤纷的颜色。
这就是缘分赠予我的礼物。从我踏入职场的第一天开始,这段温暖的情谊将点亮我摸索前行的每一步。
在社交网络上我经常刷到“职场不存在友谊”“不能和同事做朋友”这样的“职场攻略”。这些言论有合理性,但也不宜一概而论。从我个人经历出发,若对方无真心,你就保持距离,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不过若对方友善真挚,值得深交,我们不妨“多走一步”,给自己和对方多一个成为“最佳战友”的机会。
任何关系都需要经历重重考验,和职场交融在一起的友情,“保鲜”不易,可一旦把握住,你就会拥有意想不到的“天赐礼物”,受益良多。
林若羽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8日 04版
每个人一生的人际关系都充满主动和被动交替发生的可能性。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和谁交朋友是你主动选择的,而和谁成为同事,是你“被动”要接受的。
我所开启的“职场发小盲盒”,运气很不错。我所在的小组其他4位女同事,不仅成为我第一份工作的靠谱搭档、能在闲暇时分享快乐的朋友,后来还一点点演变成生活中“亲人”一样的存在。因为她们,我的职场故事开篇底色是暖的——这样的温度,让我怀抱善意和乐观面向现在与未来每一次挑战。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座南方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当策划。毕业前一年,我为了求职到处实习,偶然进入那家互联网企业,迅速被实习所在的小组氛围吸引,拼尽全力争取并得到了留用的机会。可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重要因素。
很多时候,年纪轻轻的“职场小白”能和同事们相处愉快,很可能是因为大家年龄相仿,还处于大学校园相处模式的“惯性”中。但我和这些“职场发小”同事们并非同龄人,我们5个人年龄、资历、生活状态等都有较大差别,有的同事比我年长十来岁。
一眼看上去都是“不同点”的我们,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很美好的关系?我觉得,是一个隐性的“共同点”拉近我们内心距离并为关系持续助力:大家本质上都是真诚的人,愿意尊重、善待彼此,关系始终是平等的。
我是个急性子,刚工作时因为急于求成,做事风格不免冒失。有一次,由于小组其他同事集体出差执行年度大项目,部门上司指派我临时负责一个线下小活动的策划事宜。此前我毫无相关经验,想着如果这会儿线上咨询小组其他同事会妨碍她们的工作进度,同时又一心想赶紧完成任务,于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很快拟定了一个还挺满意的方案。
正当我等着执行这个“完美方案”时,深夜11点钟接到了部门上司的“夺命电话”。他声音显得很愤怒,严厉斥责了我一通,让我连夜改掉“超烂的东西”。我一瞬间特别委屈,又不知道哪里做得不好,擦干眼泪就在我们小组的5人群里发了一句:“太难了,我简直一无是处,感觉不适合干这个活。”
我本只想随便分享一下心情,就埋头改方案去了。正当我对着word文档发呆时,微信群语音通话蓦然响起,传来七嘴八舌的询问:“你怎么啦?”“先不要情绪上头,告诉我怎么回事,解决问题最要紧。”
怀揣着打扰她们的愧疚感,我简单说了事情经过。没想到,对于我这个和她们KPI毫无关系的方案,她们大半夜放下手头的事,线上耐心帮助我调整方案。
在协助我解决问题的同时,她们还推心置腹地分享了不少让我摆正心态的“职场经验帖”。一位工作履历很丰富的姐姐说,她经历过很多种职场,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自私利己的人固然不会损失什么,但也绝对不会得到太多。我们和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并肩前行,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你要相信自己很好,相信你值得我们对你很好。”
我们5个人只有一个聊天群,氛围纯粹,边界分明:遇到工作就公事公办,不掺杂其他私人情绪;工作之外能分享各自精彩饱满的生活,以及任何好坏心情。偶尔拌嘴闹不愉快,我们也一定当天“聊明白”,绝不过夜,不让任何一丁点儿怀疑、猜忌等负面因素影响我们的关系。
在这个很有爱的小组里,和4位“职场发小”共事的4年,我从这段健康、明亮的职场关系里得到了无比珍贵的滋养。我不仅快速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狠狠“补修”了“社会人际关系学”这门课的学分。
两年前,我和这几位“职场发小”共同走到了事业的十字路口。部门业务出现重大调整,我和两位同事出于个人规划考虑,决定跳槽到别家公司。我们亲密无间的5人小组,走到了分别时刻。但吃散伙饭那天,饭桌上没有出现一丝伤感的气息,我们聊了一整晚往昔的快乐回忆。或许这就是4年来,我们并肩相守所造就的牢固的默契感:我们自信不会走散。
后来的时间证明,我们5人亲密依旧。虽然只能站在不同的坐标上彼此守望,但我们也因此分享更多维度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为我们的关系涂抹上缤纷的颜色。
这就是缘分赠予我的礼物。从我踏入职场的第一天开始,这段温暖的情谊将点亮我摸索前行的每一步。
在社交网络上我经常刷到“职场不存在友谊”“不能和同事做朋友”这样的“职场攻略”。这些言论有合理性,但也不宜一概而论。从我个人经历出发,若对方无真心,你就保持距离,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不过若对方友善真挚,值得深交,我们不妨“多走一步”,给自己和对方多一个成为“最佳战友”的机会。
任何关系都需要经历重重考验,和职场交融在一起的友情,“保鲜”不易,可一旦把握住,你就会拥有意想不到的“天赐礼物”,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