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微信猝不及防跳出来一段视频,一个穿着防晒衣、戴着头盔的女子,以仰角角度——手机大抵是固定在车把手上,一边骑着电动车,一边给我唱了一首经典歌曲。镜头摇晃,晃过周遭的人潮和树影,影影绰绰。歌声毫无技巧,全是感情。

  这个风一样的女子,是我的初代同事蔡姑娘。也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后,双双进入这家单位。这样的关系,也被称为“职场发小”。没有波谲云诡的职场风云,没有尔虞我诈的职场竞争,我俩工位挨着,如同升学后的新同桌。每天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是,这个稿子怎么写,二是,今天晚饭吃什么。

  我们是一对好搭档。为了调查“雅贿”,从古玩市场的卖家入手,她假冒买家暗访,演技欠佳的我负责给她编“剧本”;为了研究中国的博物馆能不能建立起外国文物的体系,我们在那个炎热的夏天跑遍北京……我们的名字经常双双出现,那是我喜欢的感觉,各自独立又互为倚仗,完美。

  这样的日子以为会持续到我们退休,但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大城市,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于是,上学就会毕业,工作就要跳槽。眼瞅着她谈了恋爱成了家,跳槽,也随之而来。于是,我和我的“职场发小”终究分道扬镳。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论多么触及灵魂,终究是要时间的保障。就像异地恋的成功率不高,和“职场发小”不在一个单位后,相处时间越来越少,共同经历越来越少,也就渐渐相忘于江湖。我有了新的同事,我慢慢离开一线转向幕后,新入职的年轻同事叫我“老师”……时光不仅带走了蔡姑娘,也带走了我。

  在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中,跳槽之后的蔡姑娘,后来又换了几家单位,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不过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明媚的女子仍然定格在她离职的那一天。现在的她什么样,是否还记得我们的青葱时光……

  开头这段“零帧起手”(原指游戏中角色出招速度达到零帧,现比喻猝不及防——编者注)的视频,把我从回忆滤镜中拉出来——喂,伤感什么,起来嗨!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论做了多少准备,想好了多少寒暄,都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要交往。毫无征兆的一首歌,裹挟着澎湃的记忆,似乎瞬间抹平了时间的鸿沟。

  我想起了蔡姑娘曾给我讲过的段子(亲身经历):小学二年级,学校集体活动,要求女生统一着装:白衬衫,红裤子。然而,她没有红裤子。于是,她妈妈给她穿了红丝袜。就这样,上身白衬衫、下身三角裤头套了条红色透明丝袜,懵懂的她受到了老师们捧腹围观。

  我想起了蔡姑娘曾邀我一起去洗澡——是的,单位地下有个简陋澡堂,她觉得洗完澡上班更有仪式感,但谢邀,我并不想去。我想起了因为工作不顺,和她双双在工位上抹眼泪;我也想起了吃遍单位周遭餐厅的宏愿尚未完成,就目送她收拾工位离去……

  一天晚上,蔡姑娘突然跟我说,她收到一条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提醒,有一位热心读者点赞了10年前的一篇推文。离职多年,甚至连当初我和她共事的部门都已经不存在,这个“僵尸”公众号还关联着她的手机号。她问,你要不要重新运营这个号;我想了想,不必。

  曾经我以为,人与人之间如果有了大段空白,就无从再续,毕竟再见之后,我们都不是当初的自己。但蔡姑娘骑着电动车吼这一嗓子,让我有了另一种理解方式:正是因为这些空白,我们还能用当初的方式相见。生活与工作的搓磨,并不存在于我们之间,那或许,也是一种幸运。她还是那个一脸端庄但一说话就暴露本性的姑娘;我也还是那个一脸天真、实则做暗事也要做Plan B的女子。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十几年后,再次初见。

  和那段唱歌视频一样,我和蔡姑娘的互动,每次都是“零帧起手”。我们之间达成了一种低耗的交往方式,不必“预热”,直接说事——大部分时候也没事。就是想唱一首歌,就是想分享一个表情包,没有背后深意,全是眼前乐趣。当然,我们偶尔也说一些正经事:比如她说,自己肋骨骨折了好像也不咋影响行动;比如我说,我们共同见过的文化名人又去世了一位……

  其实细究,我们现在的工作依然有着微妙的关联。“职场发小”的含金量仍在上升,毕竟第一份工作往往是慎重之选,与自己的兴趣、专业有着密切关联。即便将来我们散于广袤的江湖,不在一个单位,但未必不成搭档。

  我告诉蔡姑娘,我要为她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与她这位“职场发小”的情谊。猝不及防又意料之中,她又给我唱了一首歌,这次唱的是:“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贝塔,开坦克的贝塔!”

  “开飞机还是开坦克不重要,舒克和贝塔能时不时碰个拳就挺好。”她难得还作了个总结。

白简简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