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为女性设置禁区。”这是空军航空兵某旅中校飞行员康凯17年飞行生涯中始终笃定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康凯在19岁时参军入伍,从报名招飞选拔的15万余名女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空军首批双学士歼击机女飞行员。也是这句话,让她在2019年因怀孕暂休两年后,坚持通过恢复训练和严格考核,驾驶战鹰重返蓝天。

  “飞行员不论男女,只要升空就使命相同。”如今,已是参阅方队空中梯队一员的康凯说,一路走来,自己做的就是一件事,“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不久后,她将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参阅。

  因为父亲是军人,曾立下一等战功的缘故,康凯从小就有浓厚的军人情结。在航校学习时,她稳扎稳打提升飞行技能,成为同批10位顺利毕业的歼击机女飞行员之一。后来进入作战部队,她又以全优的成绩很快完成新机改装,升空担负起战备值班任务。

  在阅兵训练场上,康凯和男飞行员同台竞技,并肩战斗。专项训练中,一道道指令传向梯队,她驾驶国产新型战机加入预定航线,快速调整队形,不断修正偏差。

  “阅兵场上不分男女,训练中更不能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降低标准。”面对指挥员的称赞,康凯一如往常般冷静而淡定。

  这些年,康凯历经5次改装,其间也曾有人担心,现代空战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女飞行员能否吃得消。而每一次,康凯都用实际成绩证明了飞行不分性别,“飞行是所有勇敢者的事业”。

  空战中飞行员有时需要承担七八个G的大载荷,为了突破身体极限,康凯在腿上绑沙袋练习跑步,泡在健身房苦练负重深蹲,增强核心力量。

  就这样,康凯飞出了女飞行员驾驶国产某先进战机的先河。这一次,她也将驾驶该型战机通过天安门上空。

  为了以最完美的姿态迎接受阅,康凯始终保持着“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劲头。作战训练时战斗机飞行机动性大,灵活度高,而受阅训练则需要保持飞行编队稳定,对飞行的精度要求更高。起初进驻集训机场时,康凯的编队动作不够稳定,她一遍遍练习校正,下了飞机又盯着地面标志线比对位置,强化印象。如今,康凯已多次取得满分成绩。

  对康凯来说,参阅训练的过程也是与战机进一步磨合的过程。“飞机不是冰冷的机器,它们是‘有血有肉’的。那些先进的平台、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去细细感受它。”康凯能感觉到,在一次次升空中,自己与战机也在不断加深互相了解,“达到人机合一”。

  1952年,中国空军首批女飞行员驾驶里-2运输机飞过天安门,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标志着新中国女性独立驾驶战鹰翱翔蓝天的梦想照进了现实。73年后的今天,康凯和战友们已成为捍卫祖国领空的“尖刀利刃”。

  她忘不了2012年参加庆祝第一批女飞行员首飞60周年活动时,看到台上的前辈们已到耄耋之年,她们两鬓斑白,可提起参阅的那段日子,个个都精神抖擞,“好像又回到青春奋斗的日子”。

  那场活动中,有老大姐拉着康凯的手嘱托她,“你们赶上了好时代,有先进的飞机,一定要好好飞,为祖国争光。”

  如今,康凯终于如愿走上阅兵场。参阅的脚步近了,她期待着9月3日与心爱的战机一起飞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我不是自己在飞,而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代表新时代女飞行员,在祖国和人民面前飞出我们的胜利航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