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9月3号那天走上长安街,我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献给祖国,告诉她我们羌乡的新变化。”在阅兵训练间隙,队员们围坐起来聆听一名少尉军官讲述“代表家乡来献礼”的故事。

  这名黝黑脸庞、瘦高个头的军官名叫唐磊,来自羌族,是阅兵训练场上某装备方队的队员。

  唐磊出生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坪乡的一个羌寨里。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的那个下午,一年级的唐磊利用午休时间正在楼外上厕所,忽然间感到一阵猛烈的晃动。慌乱中,年幼的他跌跌撞撞地往教室跑,要去找老师。余震袭来,唐磊摔倒在地,目睹了教学楼轰然倒塌,许多鲜活的生命随之逝去。

  这场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重灾区,60%的建筑物都在地震中倒塌,县城周边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他的家乡全益村也是一片狼藉。震后第一夜,余震不断,妈妈带着唐磊和哥哥在山上找到一片平地栖身。妈妈紧紧抱着兄弟二人,流着眼泪安慰他们:“不要哭,也不要怕。国家不会不管我们,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

  正如妈妈所说,在最绝望的时候,解放军来了。“我们村离北川县城有70公里,地震把路都切断了。就在村里快要水尽粮绝的时候,天上来了贴着五角星标志的直升机空投物资,地上有穿军装的哥哥们徒步把物资背了进来。而且,他们挨家挨户查看受灾情况,迅速展开生死救援。”

  唐磊说,救援官兵让他重获新生,废墟上迎风飘扬的党旗军旗也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参军入伍的种子。“在我8岁那年,因为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一群穿军装的人,所以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一名军人。”

  2019年,高三毕业的唐磊报考了军校。他如愿穿上军装,成为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军校生。去学校报到当天,村里人敲锣打鼓为他送行,几位年长的族人嘱咐他一定要努力,争取早日成才,为羌族人争光。

  带着这份特殊的责任前行,唐磊有了更大的动力,在学习知识、军事训练等方面都异常刻苦勤奋,各项成绩也在学员队名列前茅。

  2023年军校毕业分配,他来到了英雄的空降兵部队。在这里,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带领官兵钻密林、进深山、入戈壁,圆满完成了一次次实战化演训任务。

  去年,唐磊随队出征训练现场会。演习当天,面对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对空引导的“三无”条件,唐磊带头“第一跳”,勇敢跃出舱门,降至目标地域完成集结,形成了战斗力。

  “别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勇敢。我想,正因为亲眼见到了灾难面前解放军的英勇无畏,才更加懂得要成为合格军人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最让唐磊骄傲的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能乘着伞花翱翔天空。“跳伞是空降兵的基本技能,我喜欢从千米高空凌空一跃的感觉。”

  在部队这些年,唐磊的家乡也日新月异,父老乡亲们接续奋斗,谱写着羌乡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唐磊说,他的家乡全益村这几年被开发成了“5A”景区,以羌族为特色的“羌家乐”旅游产业逐渐兴起。一条条崭新的商业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邻里乡亲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看着家乡变得越来越好,离家千里之外的唐磊一直默默守望。今年,得知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他递上一封言辞恳切的请战书:“我是来自震区的一个孩子,部队对我和家乡有恩。请允许我代表羌族儿女、代表震区百姓,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将以全部的青春和热血报答这份恩情。”最终,通过层层选拔,唐磊顺利进队集训。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走上阅兵场!”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唐磊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参加阅兵训练。他说,知恩图报是羌族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传统。对他来说,17年前是党和国家救他们于危难之中,如今他想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以阅兵场上展示的最好形象向国家和人民军队感恩献礼。

成传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