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到2013年大学期间,每年假期做“小甜橙”志愿者时,我都借住在南京的叔叔家。叔叔在客厅摆了张气垫床,但这床常常漏气,好几次半夜醒来,我发现气漏光了,自己就睡在了地上。

  叔叔家住在浦口区,和南京火车站正好是157路公交车的首尾两站。每天清晨,我都要赶5点53分的首班公交车前往南京火车站,晚上再坐末班车回家。记得2011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当了一天“小甜橙”志愿者的我在末班公交车上歪着头睡着了。公交车晃悠了一个半小时,我就这样睡了一路。到终点站后,司机师傅没注意到我,锁上车门就下班回家了。公交车断电后空调停止运行,20多分钟后我被冻醒,发现自己身处黑漆漆的公交车停车场,两侧车窗外停满了公交车。我大声呼救了五六分钟,才被其他司机发现并放了出来。

  有一次晚上7点多,我把一位拄着拐杖的残疾老师傅从候车室接到了“158雷锋服务站”——“158”的谐音正是“义务帮”。老师傅要坐的火车在第二天凌晨发车,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上的是“大三班”,每晚11点就下班了,之后的重点旅客会移交给客运大班。想到老师傅行动不便还带着大包小包,我始终放心不下。

  那天晚上下班后,我又返回了服务站。服务站的几位姐姐都认识我这个大个子志愿者。“你怎么又回来了?”她们问道。我解释说,这位老师傅是我领进服务站的,我要负责到底。老师傅人很好,亲切又健谈,等其他人都下班后,我们俩在服务站聊了半宿,直到凌晨把他安全送上车。

  那天凌晨过后,公交车早已停运。服务站挡板后面放着一部60厘米宽的担架,我就在担架上呼呼大睡。那一夜我睡得很沉,连身都没翻,一觉到天亮。

  毕业后我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小甜橙”志愿者马甲换成了蓝色铁路制服,变的是衣服的颜色,不变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现在我当了客运员,看到车站的其他“小甜橙”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会时常怀念那些充满温情的志愿服务时光。

  (张耀华 李锐整理)

铁路南京站南京南车间客运值班员 万里(34岁)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6月3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