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什么?年轻人有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无限激情。年轻人需要什么?年轻人需要一个展示自己才干的舞台。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压担子,善于递梯子’,要给年轻民警一个契机,让他们发挥自己所长,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谈及青年民警队伍建设话题时,北京前门派出所所长孙立男说:“从警之路第一站,我希望本所青年民警能够通过‘一警一事’项目,不断发掘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去干、去拼、去赢、去放手追梦!”
前门派出所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西打磨厂街51号,下辖3个社区,辖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东城公安队伍建设的持续推进,前门派出所共迎来30名新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57%。怎么带好青年队伍,如何唤醒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成了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前门派出所专门搭建了“一警一事”专项平台,让每名青年民警在工作之余,独立牵头开展其他领域工作。该平台旨在给青年民警展示和提升自身的机会,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氛围。孙立男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该所将不断深化“一警一事”平台建设,充分发扬调动青年民警主人翁意识,深化“裂变”反应,让青年民警在最美好的年纪,用自己的知识与才干谱写人生最华美的篇章。
发挥所长弥补短板 一警一事受益多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主修环境科学与工程,在‘一警一事’平台中负责‘每日微课堂’项目。具体来说,就是每天利用晨会后的一分钟时间,和大家分享警务知识和国家大事。”尹龙天是前门派出所2024年入职新警,博士毕业的他成了警队的“红人”。他学习能力较强,但也害羞、“社恐”。在“一警一事”平台推出之际,他主动请缨,带头开展“每日微课堂”活动,通过丰富实用的知识和简短有趣的讲解,获得了全所民警一致好评。
尹龙天说,自己通过“每日微课堂”项目,在集体中找到了存在感、价值感,克服了当众发言的恐惧心理,收获颇丰。下一步,他将拉一支“小讲师”队伍,让更多青年民警参与进来,利用碎片化时间分享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战术技巧,助力提升前门派出所民警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
“一警一事”平台的建立,给了青年民警“定制化”的成长空间。一方面,平台让青年民警的才干得以有效施展,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为集体的正向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与能量;另一方面,平台让青年民警充分汲取营养,弥补自身不足,全方位提升素质能力,为从警之路打好坚实基础。
兴趣为先真抓实干 提升队伍凝聚力
王峥今年35岁,来前门派出所14年了,是所里公认的“健身专家”和“足球达人”。在“一警一事”平台,他牵头开展了“阳光体育”项目。
“今年我们已经和周边兄弟单位开展好几场足球赛、篮球赛,赛场上挥洒的汗水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下个月我们还要举办登山活动,我希望借此锻炼青年民警体魄,进一步拉近彼此距离。”王峥对记者说。
此前,前门派出所的文体活动都由所领导牵头举办,现在逐渐改为由青年民警主动牵头。这不但锻炼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创造了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氛围。
下一步,前门派出所将充分利用“一警一事”平台,以民警兴趣为出发点,鼓励青年民警组织各类专项工作、文体活动,多措并举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主人翁意识,为青年民警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有力保障。
解惑答疑指引方向 寻找身边灯塔
“我的项目是寻找身边的‘灯塔’。我们派出所这几年年龄(结构)变化很大,青年民警占比高,现在一个青年民警都合不到一个‘师父’带。公安工作很多诀窍都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牵头的这个项目,让老同志成为年轻人身边的‘灯塔’,传授警务知识,发挥引领作用。”青年民警高仁杰向记者讲述了她牵头推动项目的意义和背景。
高仁杰认为,老一辈公安工作者有着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等诸多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是公安队伍的灵魂,最值得传承。利用业余时间,她牵头开展“寻找身边的’灯塔’”主题项目,采访身边的老同志,邀请他们开展座谈。她希望以这种形式,发挥老一辈民警“传帮带”的作用,确保公安队伍中的正能量不断“裂变”、放大。
“对党忠诚”与“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开展的基础,更是构建队伍的灵魂。在青年民警队伍思想建设方面,前门派出所一方面充分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干;另一方面做好引领工作,确保每名青年民警行得端、走得正,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前门派出所还将持续深化老一辈民警对青年民警的引导作用,让他们能像大海中的灯塔一样,在关键时刻引领青年民警走对人生方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2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