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又传来喜讯。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王汐峣,在马明亮老师指导下,于高效电磁波吸收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其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聚焦多组分协同的一维纤维异质结构的微波吸收机理》,发表于国际材料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合金与化合物杂志》)。

  近年来,土木工程学院践行“以赛促教、以研促教、以创促教”教育理念,以“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为切入点,构建“科创融合、赛创融合、学创融合、产创融合”特色育人体系,实现创新创业与学生全面发展齐头并进。

  科创融合:师生同心,激发学术创新“源动力”

  学院聚焦“土木特色”,充分发挥人才聚集效能,持续强化教授科研育人作用。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担任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直接对接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形成“一对一”或“团队式”指导机制。在“头雁”引领下,学生科研热情高涨,科研成果丰硕,本年度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各类专利200余项,涵盖结构设计、绿色建材、智慧建造等多个方向,真正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科教融合新生态。为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组团协作”的育人模式转变,学院依托BIM协会、结构爱好者协会等多个科技类社团,在专业教师的系统指导下,常态化开展软件技能培训、前沿学术讲座、高水平竞赛辅导与项目孵化等工作。本年度已累计组织专题培训18场、技术沙龙9次,覆盖学生逾2500人次,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创新素养。此外,学院同步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五个一”工程,系统构建“科技创新训练营”,依托协会组建跨年级、跨专业科创团队,推动学生由“自由探索”向“有组织科研”转变。通过实践体验、项目训练、赛事锤炼和成果孵化四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学院持续拓宽科创育人路径,逐步构建起“实践—训练—竞赛—孵化”全链条育人新格局,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卓越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土木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创融合:以赛促练,锻造竞赛实践“硬实力”

  学院持续推动育人模式从“模拟苦练”向“参赛精训”的战略转型,依据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赛事,构建系统化、分阶段、多轮次的专项模拟与强化训练机制。通过打造“基础—进阶—实战”三段式培训体系,分层分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积极引入企业真实案例与跨学科融合项目,显著强化训练的针对性与集成性,逐步形成了“以练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选拔与项目孵化生态。在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武敏玮同学对此深有感触:“备赛过程是对意志与能力的双重淬炼,它让我深刻理解了何为严谨,何为坚持。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点燃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真正热爱,使我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建构。最终能够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学院不断拓展高水平竞赛平台的覆盖面,将竞赛训练与科研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紧密衔接,学生年度参与率稳定在80%以上,实现了从“少数人参与”到“大多数人受益”的转变。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03项、省部级奖励182项。这些竞赛成果正持续向专利申报、学术论文和创业项目有效转化,真正实现了“赛有所成、学有所用”,为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学创融合:厚积薄发,涵育时代英才“新沃土”

  土木工程学院坚持科创引领学风建设,持续深化“以科创促学风、以学风强根基”的育人模式。成立“砼行科创宣讲团”,定期开展专题宣讲与政策解读,并打造系列“科创经验分享会”,邀请在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子、获奖代表及资深指导教师,分享实战经验与成长路径,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与探索热情。在扎实学风建设与系统化科创机制的双重推动下,学院本科毕业生各专业考研录取率均稳定在39%以上。2025届毕业生中,共有33人获得硕士推免资格,进入国内知名高校深造;13人获境外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的录取通知;另有149人成功考取“985”“211”及“双一流”建设高校,升学质量显著提升。学院积极驱动学生“走出去”,通过对接各类实践平台与科研项目,将创新教育融入实战。近年来,我院学子在山东省“大创计划”中表现尤为抢眼,累计斩获国家级立项19项、省级立项63项,总计超过80项的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与蓬勃的创新活力。这为培养引领行业未来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构筑了坚实的基石。

  产创融合:平台汇聚动能,激活学术协同“新引擎”

  立足“大学课堂”,贯通“学术前沿”,学院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战略,依托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等2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平台,持续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学术交流的深度,构建起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近年来,学院先后承办水工建筑、岩土工程、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施工等领域的全国性学术年会9次,累计邀请百余位国内外学者开展专题报告与高水平学术对谈,为师生的科研创新与专业成长搭建了常态化、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学院精心打造的“敦华讲堂”学术品牌,通过组织真实情境的学术报告、深度课题研讨与实战项目模拟,有效强化学生的学术思维与系统性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从“知识接受者”向“知识创造者”的主动转变。一系列的举措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多数学生入职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山东高速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基础扎实、适应快、发展潜力大”是我们毕业生的鲜明特点,学院逐步形成了“科创引领学业、学风助推就业”的良性发展格局,持续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坚持以“科创引擎”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小切口”改革实现“大纵深”突破。深化科创与学风融合机制,强化科研反哺教学。学院将持续推进科创与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复合型土木人才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信息来源:青岛理工大学)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2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