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南海某海域云飞浪卷,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数艘战舰组成编队,奔赴预定海域,一场以实战为背景的专项强化训练骤然打响。
“战斗警报!”编队刚刚解缆驶离码头,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便划破海空。没有预演,没有提示,官兵们闻令而动,迅速冲向战位。舰艇立即组成编队,向任务海域高速机动。
“从离开码头的那一刻起,战斗就已经打响。”编队指挥员说,“战场不会给你准备时间,我们必须让‘随时应战’成为肌肉记忆。”
“编队遭遇‘敌’舰机逼近!”航渡途中,特情突至。指挥口令当即下达,编队各舰立即前出应对,迅速占据有利阵位。面对“敌”方模拟开火的挑衅,编队指挥员果断下令反击,主炮轰鸣,成功化解了危机。
“今天训练场上的‘意外’,正是明天战场上的‘必然’。”编队领导介绍,此次训练,编队指挥所将临机导调贯穿全程,数十个课目在航行中随机下达,目的就是要锤炼舰艇在陌生复杂环境下的真实应变能力。
水面威胁刚解除,空中“敌情”接踵而至。“雷达发现不明空中目标!”多批小型目标从不同方向高速袭来,企图破坏编队对空防御。
各舰迅速机动,抢占阵位。主副炮交替开火,在空中织出一道密集的防护网。在这场以快制快的防空战斗中,指挥链路高度畅通,各平台情报共享、火力协同,模块化编组的体系作战优势得到充分检验。
“兵力出动迅捷,行动配合默契,情况处置果断。”编队指挥员在复盘时指出,训练突出“真、难、严、实”,通过高强度的连续对抗,重点砺炼了指挥员的临机决断能力和部队的体系协同硬功。
训练进入关键阶段,大理舰突遭“敌”空中火力突袭,“驾驶室中弹起火”“人员受伤”等特情接踵而来。浓烟中,损管队员逆行冲锋,医疗组紧急救护。与此同时,政治工作也在一线跟进——炮火声中,政治干部穿梭其间,开展心理防护与动员。
“组织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大理舰政委表示,将政治工作融入实战链条,为官兵连续作战、克服极限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巴彦淖尔舰担任雷达职手的中士王海看来,这种全程充满“未知数”的训练,虽然压力巨大,但收获更扎实。“每一次临机特情,都是对判断和决策的极限考验。现在训练多面对这种‘仓促’,未来战场上就能多一分淡定和从容。”他说。
训练结束,战舰归航,编队立即召开总结复盘会。此次专项训练,不设预案的“临机”考题全面检验了编队的应急反应与协同水平,提升了单舰平台的作战效能,深化了编队体系融合的实战内涵。翻涌的南海浪花,又一次见证了海军官兵不断走向深蓝的冲锋航迹。
---------------
中国青年报军事部投稿邮箱:
junshibu@vip.126.com
葛瀚强 史利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3日 05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