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巴以冲突反复升级,黎以边境摩擦不断,伊朗与以色列紧张对峙,红海航运安全频遭威胁。在战火与不安中,民众对和平的渴望愈发迫切。

  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局势,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中东国家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权利,积极为地区稳定注入建设性力量。其中,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不仅成为双边关系的典范,更在推动区域和平、完善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沙合作,从能源基建到文明互鉴的多维共振

  2025年是中国与沙特建交35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薛庆国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国关系已从传统的能源合作,拓展至新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及人文交流等多个维度,合作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

  35年来,中沙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持续深化。2016年,双方将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访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2022年“三环峰会”期间,《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签署;尤为令人瞩目的是,2023年3月,在中方斡旋下,沙特与伊朗达成历史性和解,恢复中断7年之久的外交关系。

  “这一重大外交突破,充分体现了沙特和伊朗对中国的高度信任。”薛庆国观察到,当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以《追求和平,哪怕远在中国》为题报道了此事,巧妙化用伊斯兰圣训“追求知识,哪怕远在中国”,既折射出中国和平倡议在中东得到的广泛认同,也彰显了中国受到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

  作为多极化世界中一支重要的独立力量,沙特也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伙伴。沙特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表示,该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众多重大项目均由中企承建。

  薛庆国分析认为,中沙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展开,已超越传统能源范畴,在基建、数字技术、绿色转型等领域亮点频现,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与战略互补性。

  在沙特“2030愿景”框架下,中沙务实合作正加速落地。由中国电建旗下山东电建承建、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作的萨勒曼国王国际综合港务设施项目,是该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工程。在数字经济领域,由中国移动等中企与沙特本地企业联合建设的“沙漠之龙”数据中心已正式动工,标志着沙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华为则凭借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服务,在沙特市场赢得广泛认可;比亚迪、华为等企业还为沙特提供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其“2030愿景”。

  薛庆国指出,沙特拥有庞大的发展需求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中国具备先进的制造能力、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丰富的大型工程经验,双方高度互补,合作潜力远未见顶。

  然而,就在中沙深化合作之际,中东局势持续紧张。近日,加沙地带短暂停火仅数日,美国主导的停火协议便遭遇挑战。据《以色列时报》报道,10月19日,以军对加沙南部拉法地区发动空袭,称“为消除威胁”,打击了数十个据信与哈马斯有关的目标。

  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地区民众日益强烈的止战呼声,中国与沙特在中东和平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上展现出高度共识。薛庆国分析指出,两国均坚定支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全面、公正、持久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都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外部干涉;都倡导通过政治对话与外交途径化解地区热点;都在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调解作用;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致力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同时,都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倡导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的全球治理模式。

  “这主要源于双方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在安全观、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等层面形成了广泛共识。”薛庆国说。

  人文纽带日益紧密 中沙友好深入人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经济合作的深化,离不开人文交流的滋养。近年来,中国与沙特等中东国家在教育、艺术、青年交往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长期从事阿拉伯文学翻译与研究的薛庆国特别提到,中国与沙特分别作为东亚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重要代表,都强调文明多样性,主张不同文明和平共处、交流互鉴,坚决反对“文明冲突论”。

  “从古至今,阿拉伯世界对中国的描述总体上是十分正面的。”他介绍,阿拉伯古籍中关于中国的记载十分丰富,虽夹杂想象与传说,但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始终以智慧、富庶、秩序与和平为主调,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文化认知传统,这与西方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黄祸论”或“威胁论”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薛庆国感慨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令包括沙特在内的广大阿拉伯国家人民深感钦佩。许多阿拉伯民众将中国视为榜样。”

  近年来,中沙人文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将沙特列入公民出境团队旅游目的地国;中方明确支持沙特申办2030年世博会和2034年世界杯;两国直航航线持续增加;“沙中文化年”系列活动相继落地。

  薛庆国指出,当前中沙人文交流正呈现新趋势: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经典著作互译项目稳步推进,双方对彼此语言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界、学术界名人的互动也愈发活跃。“这些都表明,两国合作不仅在广度上拓展,更在温度上深化,人民在交往中增进理解,友谊日益深厚。”

  在与沙特智库“研究与知识交流中心”主任叶海亚·本·朱奈德的交流中,薛庆国深切感受到这位沙特政学界资深人士对中国的深厚情谊。年逾古稀的叶海亚不仅结交了众多中国朋友,至今仍活跃在推动中沙友好的一线。薛庆国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更令人动容的是,叶海亚家中近年购置了两辆中国汽车,这一细微之举,正是他对华友好与信任的生动体现。

  中沙关系的深化,也是中阿整体合作不断前行的缩影。除沙特外,中国与埃及、卡塔尔、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在经贸、能源、基建、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显著进展。

  “中阿关系当前呈现出全面深化、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双方已建立起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伙伴关系。”薛庆国表示,2026年第二届中阿峰会将在中国举行,这将进一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双方合作注入强劲新动力。“中阿关系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灿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婷婷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2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