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演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技术呈现集群突破态势,成为推动生产力跃升、塑造发展新动能的核心引擎。

  9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举行。本届大赛以挖掘新域新质领域关键技术和高潜力产品为目标,致力于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助力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建设,构建起“教育—科技—人才—产业—金融—政府”六位一体的融合生态平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宏伟指出,新域新质创新普遍面临“需求不明确、供给不匹配、转化路径不畅”等现实挑战,大量科技成果难以跨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大赛通过设置需求命题与自由探索双通道,推动真实场景与有效技术供给的精准对接,搭建从“赛场”到“市场”的高效转化机制。

  在项目征集阶段,大赛广泛联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的工信主管部门,以及43所“双一流高校”,共征集到新域新质相关创新成果770项。初赛阶段组建了由两院院士、科学家、企业专家等组成的评审团队,围绕国家战略契合度、技术创新性、应用前景与社会价值等维度进行系统评估,最终233项成果晋级决赛,形成《新域新质创新大赛优秀成果汇编(2025)》。经过多轮评审,决赛共评选出72个获奖项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倪义坤表示,大赛评审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从可行性、市场定位、团队能力等多角度对项目进行压力测试,有效弥补了高校团队在产业化视角上的不足。此外,大赛通过“慧眼行动”等机制,为部分项目对接国防应用场景,拓宽了技术服务的战略路径。

  决赛期间,大赛同步举办成果展示、合作对接与投融资洽谈等活动,共展出236项成果,吸引数千人参观。34家需求单位与52个参赛团队开展深度对接,21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融资需求总额达13.1亿元,吸引40家投资机构参与,促成40余项初步投资意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远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