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简单的仪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缩影——由欣旺达动力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昱欣晟”),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了超充电池项目开工暨第2000万支电芯下线仪式。
从2023年10月首支电芯下线到如今第2000万支电芯交付,东昱欣晟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实现了产能的跨越式发展。
在东昱欣晟的媒体沟通会上,欣旺达动力副总裁王华文分享了双方的合作理念。“以前是客户(主机厂)要开发一个产品,我们按照客户给的参数,机械地通过工业化设计达到开发和实现,但是现在情况不是这样了。”王华文指出,“现在客户与我们深度联动,开始互相倾听产业链与合作伙伴的声音,共同探讨用户应用场景,共同牵引产品方案,产品定义和发展规划。”
这种“共创”模式贯穿现如今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王华文向记者透露:“欣旺达动力的市场和研发人员会走近终端用户,走进4S店,调研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感受和体验,这些来自前端用户反馈被带到内部后,成为企业牵引产品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的重要因素。”
这种“全流程”“向一线”的合作模式迅速发展,并从市场端得到了认可与验证。统计数据显示,搭载东昱欣晟电池的东风日产N7销量从今年4月的665台迅速攀升至8月的1.01万辆,成为首个实现单月交付破万台的合资品牌纯电车型。
事实上,东昱欣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智能制造的支撑。2023年8月25日,东昱欣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厂名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实体产业落地的典型范例。
记者了解到,在5G技术加持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环节深度整合。工厂内的生产设备100%实时互联,实现实时AI质检、实时工艺控制、实时物料拉动等,生产质量与效率较传统自动化模式提升98%以上。
“用心做好每一块电池”——这是欣旺达的企业理念,也已深入东昱欣晟的制造基因。在王华文看来,这句话代表了欣旺达在电池行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和实践,对高质量交付的敬畏践行。
“我们要走到用户中去,用真心和温情与客户深入互动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产品开发和定义是带有温度的,倾注了与用户、与客户的深度互动。”王华文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与客户形成共鸣,同频共振,真正理解并解决用户的痛点和需求。
这种理念也体现在对技术路线的多元选择上——欣旺达动力在超充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积累,从HEV高倍率电池起家,目前在同源的纯电动、增混超充电池上已经有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公司早在2022年9月就已量产行业首款4C超充电池,今年5月又发布了12C闪充电池4.0产品。
除了第2000万支电芯交付外,此次开工的东昱欣晟超充电池项目,将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据了解,该项目所产电芯具备超快充、高续航和优良低温性能,可有效缓解用户在补能、续航及低温环境下的使用焦虑。
王华文介绍,欣旺达电池已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产品性能,赢得了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的深度信任与合作。即使在技术门槛极高的HEV混动系统和超级快充等高端领域,欣旺达也屡次成为众多高端品牌的首选合作伙伴,率先完成动力电池的联合开发与整车搭载。
目前,相关产品已实现稳定批量应用,部分单品出货量突破百万级别,充分验证了其卓越的规模化交付能力与市场认可度。与此同时,东昱欣晟的产品覆盖东风体系多个品牌。这种多元化市场布局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为持续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王华文强调了差异化定位,归一化设计,平台化和标准化应用的重要性。“平台化和标准化是我们一直坚持要做大单品,把规模化效应发挥出来,同时也要注重新质技术的应用,如超充技术和未来的固态、半固态电池技术等。”
随着新项目的开工,东昱欣晟的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王华文描绘了未来的发展图景:“我们接下来要做升级和迭代,让产品始终存在‘持续性’的竞争力,产线也可以高效地发挥出稼动率。”
在他看来,这种深度融合的合资模式,既依托欣旺达近30年的锂电技术积累,又结合东风汽车集团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成熟品控体系,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合作新范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