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80岁的山西省左权县文化历史学者张基祥来说,他走过最多的“英雄路”,是家附近一段长约800米的“将军路”。每天出门,沿着这条路穿过将军广场,抵达主干道。这本是一条寻常的市政道路,却因有着不寻常的名字而闻名:它是为纪念抗战时期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将领左权而命名。

  “80多年了,英雄的名字依然响亮。《左权将军之歌》被左权县的师生代代传唱,县里人人都会讲他的故事;每年清明和5月25日,我们会到十字岭敬献花圈。”张基祥说,“左权人的身份证上,印着‘左权’这个光辉的名字,这是我们的骄傲。”

  在山西省左权县,英雄的印记深深融入当地百姓生活中。从将军广场到将军路,从左权烈士陵园到左权示范小学……左权精神通过百姓口耳相传、耳濡目染,成为一种精神坐标。

  “左权将军出生在湖南醴陵县(现为醴陵市——编者注),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每当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青年讲解员王焱辉讲解左权事迹时,总会清唱几句在当地流传已久的《左权将军之歌》。悠远的歌声,将聆听者的思绪带回到80多年前的那场激战中。

  左权1905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春,日军纠集3万余兵力,对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的八路军总部发动大规模“扫荡”。5月25日,左权在十字岭指挥突围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左权牺牲后,根据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决定,辽县党政军民5000余人在县政府驻地西黄漳村举行辽县易名左权县典礼大会,辽县正式更名为左权县,以此永久纪念这位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

  今年暑期的十字岭峰顶,凉风习习,满目青翠。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怀着崇敬之心,来到左权将军殉国地敬献鲜花、缅怀先烈。

  王焱辉介绍,左权县地处太行峡谷腹地,地势险峻。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150多个党政军机关曾在此驻扎5年,当地留存各类革命遗址遗迹269处,流传着许多荡气回肠的抗战故事,这里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光阴流转,人们追寻红色基因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左权将军纪念馆,观众常常被他的英勇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夫妻间的书信往来温柔动人,字里行间充满家国情怀;左权的母亲苦等26年,等来的却是儿子牺牲的消息……

  “传承左权精神,就是要让这种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左权县示范小学校长郝晓霞介绍,作文课上,孩子们会写“给左权将军的一封信”,会唱《左权将军之歌》;校外活动时,学校组织学生们徒步前往左权烈士陵园瞻仰。

  “左权将军用生命铸就的不朽历史丰碑,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左权中学高二学生李一帆说,要努力学习,传承将军精神,继承将军遗志。

  在左权县桐峪镇上武村,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轮训队曾在此集训,村里还保留着前方鲁艺学校旧址,是太行革命老区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

  “我们依托村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修复了前方鲁艺学校旧址,新建了21户精品民宿,前来观光、写生创作的游客越来越多。”中国外文局驻左权县挂职青年干部、上武村党支部副书记石博表示,红色文旅产业成为村里的重要发展支柱。

  “今日左权,如您所愿。”石博说,能在以左权将军命名的县域工作,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代青年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就要传承左权将军身上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奋斗意志,以及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据了解,近年来左权县实施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规划了麻田八路军总部片区、桐峪1941小镇项目、十字岭突围战文化园3个核心景区,建成10余个红色主题场馆,全力打造山西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这片红色热土正在展现时代新姿。

  80多年来,社会各界对左权将军的追思与纪念从未间断。从他的出生地到牺牲地,人们建起纪念碑、陈列馆和雕像,展现和讲述英雄的感人故事。

  今年3月1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左权县与左权将军的故乡醴陵市同步举办纪念左权将军诞辰120周年活动,深切缅怀这位抗日名将的卓越功勋,共同追寻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左权将军的精神火炬永不熄灭。正如一位观众在纪念馆留言簿上所写:“红色文化是流淌在民族血脉当中的精神基因,必将被代代传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03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