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组织开展第三届“海疆万里行——北海之旅”研学活动,来自4所援建小学的师生代表和该部官兵子女共85人,携手跨越上千公里,齐聚黄海之滨。
4所援建小学包括西藏尼木县麻江乡完全小学、新疆伊犁爱新色里镇中心校、贵州遵义野彪小学和山东临沂留田联小,有的地处高原戈壁,有的位于革命老区。在早期开展援建工作时,各学校艰苦的办学条件让该部干部焦楠感触颇深。
那时,作为援建小组的一员,焦楠曾跟随援建工作组多次实地走访各所学校,发现各援建学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教学设施老旧、师资力量薄弱。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清澈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睛,焦楠和战友们心里都不是滋味。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该部党委研究决定,从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入手,建立帮扶机制、资助贫困学生、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持续不断开展爱心帮扶,为孩子们打造一片走出深山、面向大海的良好学习环境。
在官兵们的共同努力下,各学校很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从最初的“有学上”,到如今实现了“上好学”,有人在作文中直接写到“海军叔叔说,‘只要我们好好学习,就带我们看大海、上军舰’”,传递着对大海的向往和对海军官兵的惦念。
了解到孩子们的心声,官兵们也意识到,对孩子们的帮扶不应停留在简单的捐款捐物上,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梦想照进现实”。于是两年前,该部与援建学校约定,每年定期组织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近大海,走向深蓝。
今年夏天,官兵和援建学校师生再次赴约,如期展开第三届研学活动。大雨过后暑气暂消,“五方水土汇聚”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4所援建学校代表和海军官兵子女代表分别将精心采集的装有各自地区的水和土,缓缓倒入同心盆内。随后,官兵和孩子们合力种下一棵象征希望和团结的石榴树。他们小心翼翼端起同心盆,将汇聚在一起的五方水土均匀倒入树坑周围。
这棵石榴树从此成为海军官兵、援建师生和小海娃们的一份共同牵挂。他们期盼着这棵树苗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大家的情谊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籽籽同心、唇齿相依。”
“这串联起的不仅仅是地理距离,更是彼此拥抱、双向奔赴的真实写照。”该部领导介绍,此次研学之旅,他们特意将小海娃与来自各个学校、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分到同一个班级。在官兵们的带领下,大家同吃同住、同游共学,沉浸式体验部队生活,团结协作、互相鼓励,感情迅速升温。
在当晚的篝火晚会上,官兵和孩子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欢快的舞蹈。8岁的小海娃李建璋开心地表示,“很高兴认识远方的朋友,我要珍惜这份友谊,和他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活动中,应孩子们的要求,官兵们还特意准备了一张6米长的画纸。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画纸上勾勒出此次青岛之行的所感所悟。
“我要画军舰”“我要画海军叔叔……”孩子们的真挚笔触,让官兵们感慨万千。他们也准备起给孩子们的“回礼”,利用休息时间捡拾了不少海边的石头,同样绘制上海军战士等图画,送给大家。
在文职人员王一帆看来,石头是山区的特产,同样是大海的馈赠。“希望孩子们能从石头画中明白国防的意义,养成如石头一般的坚毅品格,对军营、军人有更深的理解和向往。”王一帆动情地说。
“我们把这些画作主题定为‘我和你’,诠释着大山和大海、海娃和山娃、海军官兵和孩子们、部队和援建单位等多层含义。”活动组织者孙逊介绍说,“希望这些画作像一条纽带,带着爱与承诺,把海军官兵与孩子们紧紧连在一起。”
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还近距离感受了部队生活。他们登上军舰,聆听海军官兵驰骋大洋、走向深蓝的奋斗故事;走进海军博物馆,了解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和先辈们的英雄事迹。
一场场学习过后,军人使命担当、责任奉献的形象在孩子们心目中愈发清晰。活动结束时,他们在心愿墙上纷纷写下心愿:“长大后想成为像海军叔叔一样的人”“好好读书、报效国家”。
而参加过前两届研学活动的孩子们,也在今年寄来了手写信。其中一名来自拉萨的4年级小学生索朗央宗在信中写道:“去年我见到了大海,登上军舰,体验了部队生活,我更加崇拜军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当海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陈凯 解孝来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