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的宣传展板上,展示优秀毕业生的龙虎榜又新换了一批人。其中39人占了整整两大块展板,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他们即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军校生。
在野寨中学,参军入伍、从军报国最为师生们称道。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野寨中学的同学们深受鼓舞,刻苦学习、报考军校热情高涨,携笔从戎、献身国防蔚然成风。
学校党总支书记朱太平知道,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而是野寨中学数十年如一日持续深化国防教育的成果。“我们就是要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强国强军梦的人。”朱太平说。
而野寨中学的盛况,正是全国数以万计高中毕业生投身火热军营的一个缩影。7月30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在记者会上介绍,今年全国高中毕业生报考军校人数再创新高,近13.5万名考生报考军校,1.69万名考生被录取,录取成绩平均高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101分,生源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立志
8月1日,野寨中学的景忠讲堂内人潮涌动,一场特殊的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这一天,新考取军校和“国防七校”的高三毕业生们被邀请回来,学校对他们予以特别表彰并颁发奖学金。
作为一所“以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野寨中学的精神传承由来已久。1943年,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皖鄂二省十三县知名人士发起倡议,募资建起野寨中学的前身“景忠中学”,直到今天,校园里的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下还埋葬着985名抗日先烈的遗骸。
在野寨中学,根植爱党爱国信念,加强国防教育是一代代师生的共识。每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学校都会在抗战英烈纪念塔广场举行开学第一课,缅怀抗日英烈、激发报国之志。高三临近毕业时,最后一课也被放在这里,激励同学们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担当强国复兴责任。
所有与抗战相关的日子,学校都会组织特别的纪念活动。每年8月15日,新一批高一班主任要到忠烈祠进行开学前集体培训。清明节时,同学们则会一起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的碑文描红。
“我们要从学生一入校起,就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塑造他们的家国情怀。”朱太平说。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报考军校,自2013年起,学校持续开展“长城计划”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取“护我长城”之意,还特别设置了“国胜长城奖”;后来又陆续推出“启航特别奖”“国防科大宏图奖”“国防七校奖”等,引导青年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
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在野寨中学的校园里深入扎实展开。图书馆开辟专区摆放军事期刊;学校团委专门成立了军事社团,发动同学们学军事、学军史,提高国防素养;每年新生军训,学校会邀请国防科技大学的师生担任教官;到了寒暑假,学校便开设夏令营、冬令营,组织学生走进军校、军营,感受强军脉动、接受教育熏陶……
2023年,在“长城计划”发起十周年之际,野寨中学组建起了第一届国防育英班,面向高一新生招收有意报考军校的同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如今,国防育英班已连续招生3届,每一次报名都人数爆满。
在朱太平看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献身国防,等他们考取军校后,再回到学校来鼓励影响下一届学生,源源不断。”朱太平说,每年考取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宣讲,都是最受欢迎的活动。每次宣讲后,总有一批新同学受到鼓舞立志从军。
学校教师陈结根是推动这场良性循环的人之一。他是首届国防育英班的班主任,每年夏天,他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统计应届毕业生的录取情况,张贴龙虎榜。
“军校生要排在最前面,占最大的版面。别人的毕业寄语只有一句话,军校生每人有一整篇。”陈结根说,这几年随着学校考取军校的人数变化,龙虎榜的版面布局也在不断调整。为首的数十位军校生版块依次铺开,颇为壮观。
半个多月前,陈结根一拿到同学们的录取情况,就开始早早着手准备今年的龙虎榜。他要赶在8月1日大家返校前,将展示军校生风采的版块先张贴出去。
这也是野寨中学历年来一贯的传统。正如每逢重大活动,学校的惯例是军校生坐在前排,发言的学生代表优先是军校生。
“这其实是在无形中给一茬茬学生传递一个导向。”陈结根说,“我们要让所有学生知道,子弟兵是最值得崇敬的人,追星就追军校生。”
育人
8月1日颁奖典礼后几天,野寨中学新一届高一班主任们被选拔出来了。不久后的8月15日,他们就要到忠烈祠集体培训,成为新学年第一批向先烈致敬的人。
“我们首先要培养老师的国防意识,自上而下重视起国防教育,才能让老师去自发影响学生。”朱太平说。
这些年,野寨中学每年都会组织老师前往军校参观学习。陈结根去过海军工程大学参观,在那里他看到了军校生活真正的样子,学员们干脆利落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他印象深刻。回到学校后,他特别向同学们展示了军校学员整理的内务,以此督促大家提高自我要求。
去年,陈结根应邀参加海军工程大学的毕业典礼,专门带上了5名高三同学。受到感召,当年5人中有4人报考了这所学校。
在成为班主任以前,教师徐立军对军校不甚了解,更不清楚军校的报考标准和具体流程。3年前,他成为高一班主任,在开学前就自发将所有军校都研究了一遍。
徐立军明显感到,近年来随着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不断加强,年轻学子投身国防的热情持续增长,也是倒逼自己进一步了解国防、了解军校。“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目标,帮助他们实现报国从军志向。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去培养、教育他们成长成才。”徐立军说。
3年前,高一新生一入校,徐立军就召开了主题班会,向同学们介绍各个军校和相关专业,帮助他们形成初步认知。高二那年,徐立军将一名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的往届毕业生找回来,请他给同学们作宣讲。
那次之后,他感到班上有意报考军校的学生多了起来。今年高考,徐立军所教的班级里有5名学生考取军校。
张明朗是这5名同学之一,他很早就明确了目标,想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在得知张明朗的志向后,徐立军开始主动帮他想办法。
他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其他学科任课老师,比对空军招飞的文化课标准,帮助张明朗制订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科成绩。军检时,因为需要反复多次体检,张明朗一度有些失去信心,担心自己随时会被淘汰。徐立军看出他情绪低落后,一直耐心地鼓励安慰,反复坚定地向他强调,“我对你有信心,我知道你能行”。
徐立军的鼓励让张明朗重拾信心,自发加强锻炼,并积极投入文化课复习。今年8月1日,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张明朗乘坐运-20顺利入学,还专门给徐立军拍了张照片,展示新发的军装,并向恩师郑重承诺,一定会刻苦训练,将来要成为最优秀的飞行员,驾驭国产战机翱翔蓝天、守卫祖国领空。
陈结根所教的国防育英班即将升入高三,如今在教室里,摆放着导弹、战斗机等模型,各军校的招生海报早早便被贴到墙上,历年招生简章摆满了书柜。
日常课余时间,陈结根会带着同学们跑操锻炼,即使课业再紧也会抽出一小时时间,从未中断。每周六晚上的活动时间,陈结根会安排全班集体看红色电影,闲暇时间一起学唱军歌。
在陈结根看来,国防教育不仅限于某个特别的活动,“要融入一朝一夕,时刻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国防教育变成日常的点点滴滴。”
他始终记得,3年前自己作为班主任在忠烈祠前参加集训时,望着烈士墙上一个个鲜红的名字,感到一种无形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先烈们牺牲时都是十八九岁,年龄和我的学生们差不多大。作为老师,更有责任有义务要把他们培养好,帮助他们牢固树立起保家卫国、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意识。”陈结根说。
今年年初,陈结根带出的往届毕业生回校看望老师,去年考入海军工程大学的刘嘉伟特意穿上军装,向他郑重敬了一个军礼。
只一瞬间,陈结根热泪盈眶。他看着眼前分别半年的小伙子长得更结实了,身材更挺拔了。陈结根说,那是他作为老师最骄傲的时刻。
成才
在野寨中学,一进校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平坦开阔的筑梦广场。广场左侧,一排展墙上醒目悬挂的,是20多所军校的详细介绍。
考入野寨中学前,王李子臻除了国防科技大学,对军校可谓一无所知。是这几年在校期间,学长学姐和军校教员们的一次次宣讲,让这个懵懂的小伙子慢慢对军校有了清晰的认知。
他忘不了去年5月,陆军工程大学老师前来学校宣讲,讲座的题目叫《国之需要,我之理想》。
宣讲中,一位教员谈到“人生关键的时刻就这么几步,年轻时需要把握机会”,号召大家“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王李子臻感觉浑身的热血一下被点燃了。那场宣讲后,他在班里第一个向老师明确提出,将来要报考军校。
程皖则是在来到野寨中学第二年逐渐关注起军校。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程皖从新闻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激动不已。
后来,学校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主题演讲比赛,程皖立即报了名。准备阶段,他搜集了大量报考军校的相关资料,联系过不少学长学姐。看到一名学长在毕业感言中写道“手缚长缨少年志,荣光不负家国情”,程皖感到一种莫大的冲击和振奋。
“在我们校园里长眠的抗战先烈们,在战争年代不畏生死保家卫国,是我辈楷模。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向他们学习,承担起强国强军的责任。”程皖感慨道,“来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可以有一种生活方式,既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也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在那之后,程皖找到了想要奔赴的理想之路。他开始有意识加强锻炼,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提升身体素质。
后来一次往届毕业生返校宣讲中,程皖听到学长谈及未来战争是现代化战争,是科技战和信息战,他便又将目标瞄向科技新兴领域,决定报考网络空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学习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将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事实上不只是程皖,这些年随着野寨中学国防教育的全面铺开和不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感召,立志要从军报国。今年尽管考上军校的人数是39人,但在填报志愿时,有志报考军校的同学大有人在,程皖还记得军检时大家都很兴奋,军检完有人畅想,“我们现在是校友,将来就是战友了”。
这些年轻的野中学子憧憬着去军校后的生活,从未想过苦和累。王李子臻报考的是陆军防化学院,他没有被防化兵面临的危险吓退,恰恰相反,在了解了防化兵在作战中担负的职责后,他感到一种深深的使命感在吸引着自己。
在学长学姐们的介绍中,防化兵的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在作战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能够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最重要的是,“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王李子臻看来,这就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他渴望像先辈们一样在战场上冲锋,“我渴望成为其中一员,用忠诚和担当为祖国和人民构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如今,王李子臻已如愿拿到录取通知书,准备迎接军校新生活。有时回想起来,他感慨高中3年给自己带来的变化实在很大。高一时开学第一课,尚且懵懂的他站在忠烈祠前,想的是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3年后毕业时,他站在同样的地方,想的是要传承先烈遗志,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坚信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是对野寨中学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我投身强军实践、报效祖国的决心所在。”王李子臻坚定地说。
而程皖永远忘不了8月1日那天,在颁奖典礼上,他和其他考上军校的同学们并列站成一排,胸前戴上大红花,“这次真有了当兵的感觉,真帅!”
那天,他们一起重读总书记回信,唱起《强军战歌》。“献身国防、矢志强军,你们准备好了吗?”程皖和他未来的战友们内心坚定执着、豪情满怀:“我们时刻准备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谢婷婷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