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吴义务)近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德仁希望小学暑托课堂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盛煦涵向三年级学生介绍笙、箫、箜篌等乐器,她的支教搭档赵贵焱还吹奏了一段葫芦丝曲目。
今年,上海-六安“希望网校”项目首次尝试线下暑托班模式。上海-六安“希望网校”项目启动于2023年春季学期,是上海和六安对口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新时代希望工程的实践探索,已覆盖六安27所希望小学,上海高校师生累计线上授课3000余课时,六安当地受益学生达6000余人次。
今年的暑期支教活动中,在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动员下,来自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高校的22名青年教师和大学生,走进六安舒城县联电希望小学和霍邱县德仁希望小学,累计服务1400余名青少年。
其中,师范类高校大学生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政法类高校大学生开设“防止校园欺凌”“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等主题法治课程,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则带着孩子们进行科普实验。志愿者们还组织了美术、手工、趣味游戏等文体活动。
复旦大学志愿者肖泽远说,自己和孩子们踏上了共同成长的宝贵旅程。“当课本上的知识在孩子们的生活土壤上生根发芽,当我们的陪伴与引导能为他们增添一丝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光亮,我们的支教便是有意义的。”
团六安市委负责人介绍,“希望网校”项目建立初衷是借助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六安革命老区有需要的学校提供网络课程、硬件设施援建、困难青少年资助及教师培训等帮扶。实施过程中,六安、上海两地团组织共享上海希望工程互联网公益筹款平台,又衍生培育出“逐梦宝贝”“希望小屋”等系列青少年关爱项目品牌,共谱一段山海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吴义务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3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