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是窗外渐渐倒数的钟声,考卷的分数是往上爬的树藤……”耳机里传来《剩下的盛夏》的歌声,熟悉的歌词勾勒出一幅幅夏天的画面,那些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像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夏天是一场又一场淅淅沥沥的雨,雨滴落在地上,泛起圈圈涟漪,是剪影校园里未曾说出口的告别,是窗外此起彼伏的蝉鸣声,是农田里小麦的金黄和葡萄园中的串串紫色,是奔赴时间尽头的流萤和关于青春的约定,是将文字变成实物见证历史的痕迹,是每个夏天发生不同的故事,是记忆的碎片,进而拼凑成人生的一角,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我出生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夏日傍晚,记忆中生日时雨滴总会如约而至,于是那天奶奶和爸妈也不用去农田干活儿,忙碌着给我准备各种好吃的。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生日午后我会习惯性收拾自己的书柜。整理物品的过程中翻看之前的日记,反复观摩收藏的物品:不同金额的旧纸币、好看的笔记本、贴画、饰品、朋友送的礼物等。小小的书柜,小小的自己,可以忙碌一下午。虽然长大后再也没时间翻看孩童时期的小玩意,总觉得幼稚或无聊,可曾经也是自己无比珍视的挚爱。或许长大后看到过更广阔的世界,见识到琳琅满目的物品,小时候珍藏的小物件也变得无趣,可独属于童年夏日雨天的记忆永远深刻。
少年时期,夏天是窗外的蝉鸣声。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大抵是从田地里的小麦变成金灿灿开始吧。等收割机收完小麦,我和姐姐便拎着编织袋顶着大大的太阳和此起彼伏的蝉鸣声去拾收割机落下的麦穗,等太阳晒红脸颊和汗水不断流淌的时候,我和姐姐便扛着装满麦穗的袋子回家。晒到房顶上,等攒得足够多,奶奶会用棒槌敲打、去壳、晾晒,储存起来,当街巷里响起“西瓜,换西瓜喽”叫卖声的时候,我们便飞奔出去,用捡来的小麦换几个大大的西瓜——记忆中格外甜的西瓜。
小学毕业那年夏天,白云像是蓝天正在放的风筝,微风吹过,云朵也跟着舞动,走廊的光线忽明忽暗。快门按下,操场上拍毕业照的身影,手牵着手将童年暂停。大家匆忙收拾完床铺、衣服、暖壶、饭盒、书包,两三个人合力将行李绑到自行车后座,甚至连正式的告别都没有,匆匆说了句“我回家了”,住校的小学时光便画上了句号。从那个夏天开始,几乎未曾再见过昔日小学同学,同村的没见到,外村的更见不到,只是偶尔陆续从家人口中得知,谁去哪上学了,谁辍学进厂打工了,谁嫁人了……那个夏天的毕业照,无论是班级照还是宿舍合照,每张稚嫩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阳光洒在脸上。
长大后夏天是紫色的、葡萄味的。我们家是葡萄种植大户,每到暑假,便要扎到葡萄果园里,或浇水、施肥、除草,或剪除多余枝叶,或套袋、赶鸟,忙碌到8月初,葡萄由绿逐渐变成浅粉再变成紫色。村子里每年会有几个负责人联系外地的大车来收购葡萄,四五点钟到指定地点领塑料筐,再将葡萄从藤蔓上剪下来、装筐。我负责搬运葡萄,将爸妈装好筐、称好重量的葡萄从葡萄园各处搬到地头。搬得多了,手掌磨出水泡,时间久了便成了茧。汗滴从额头淌下来,滴到眼睛里,涩涩的,滴到嘴巴里,有点儿咸。爸爸习惯性在本子上记录,几月几日卖了多少筐葡萄,净重、毛重多少,单价多少。爸爸说今天卖了多少钱,当谈到收购人没有压价时,黝黑的皮肤上露出了笑容——眼角的褶子早已被晒黑,不知何时变白的鬓角随着风扇吹来的风颤动着。我也跟着开心起来,似乎手掌不疼了,滴落的汗珠也有了意义。于是一筐又一筐夏天的葡萄,成了我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将我从农村送到省会再送到首都。
来到北京后的夏天,充满热情的阳光,阳光下热气腾腾的空气,炙烤的柏油马路、沥青路散发出焦味。我奔赴了一场关于青春的约定,有那3个少年,有五彩缤纷的彩带,还有舞台、音响、歌声、舞蹈……那个夏天的工人体育场是彩色的,天空也是彩色的,一场期待5年的演唱会为剩下的盛夏拉上帷幕。
长大后的夏日时光像开了倍速,我实现了很多年少时的梦想,可是却再也回不去年少的时光……
栗清亚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0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