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有多少分歧和挑战,都无法阻隔中拉之间的情谊与合作。”在7月28日于北京举行的首届中拉青年创业者对话会上,阿根廷-中国民间合作协会创始人迭戈·马尔克斯如是说。

  这种跨越山海的合作,历久弥新。自2003年以来,22年间,作为阿根廷-中国民间合作协会创始人,迭戈·马尔克斯亲历并推动了众多中拉交流项目的落地。

  合作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文化差异和观念隔阂仍是跨国合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克服文化差异,化解因差异而产生的误解与恐惧。”马尔克斯指出,30余次的访华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现实远远超出外界的刻板印象。在四川乐山与中国朋友探讨中国哲学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不同文明之间并非对立,而是互补。“文化理解不是靠标签贴上去的,而是靠交流体会、靠倾听尊重换来的。只要保持开放心态,就能从差异中找到理解的钥匙。”

  对于未来的中拉合作,马尔克斯也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生命之路”。将生命科学与生态资源连接起来,开辟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合作的新路径。“我们相信,除了传统的经贸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们还可以打造一座新的合作之桥。”在他看来,拉丁美洲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拥有广泛的基础科研、卓越的人才储备与独特的自然资源,而中国拥有雄厚的资本与人力资源,双方具备天然的互补性。他希望以此为基础,构建一条绿色、高质量、面向未来的合作通道。

  对于两国的青年创业者,马尔克斯也作出积极评价:“他们不是参与者,而是现实的创造者,是构建新世界的基础力量。”他表示,未来的中拉合作机制应形成自下而上、自主驱动的结构,而青年正是这套机制的核心要素。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拉丁美洲不属于我们,它属于全体人类。”他认为,在中国即将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中拉应立足当下,面向2030年、206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绿色合作、青年赋能与制度联通,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生态与经济转型。“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搭建的这座桥梁的意义所在。”

中青网·中青报见习记者 王梓元 记者 李悦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