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用嗓习惯,守护嗓音健康
实习生 何锦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9日 03版)

大学期间,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加上带领学院拉拉队训练需要高声喊口号,敬真的声带两侧长了小结,“完全发不出声音”。作为歌手,嗓音健康关乎她的职业生涯,她很担心“以后不能唱歌了”。
除了歌手,老师、网络主播、销售员、电话客服等都是高强度用嗓人群,又被称为“职业用声者”。嗓音健康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和职业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嗓音作为日常交流的重要媒介,堪称人们的“第二张脸”,同样需要用心呵护。暑假来临,许多人会在KTV飙高音释放压力,到球赛现场呐喊助威,参加摇滚音乐节大声合唱,加之夏季人们偏爱冰饮、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饮食,嗓子健康容易亮起红灯。那么,常见的嗓音相关疾病有哪些?其诱因是什么?嗓音相关疾病应该如何治疗?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保护嗓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患者和医生。
嗓子为什么会“罢工”
“目前比较常见的嗓音疾病包括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等。对于职业用声者,这类疾病的患病率要比普通人高不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闫燕说:“嗓音疾病多由用嗓过度、发声方式不当、嘈杂环境中长期讲话等引起,主要症状有嗓子疼、声音嘶哑、容易疲劳、咽喉部有异物感等。”
除此之外,嗓音健康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喜食辛辣的、甜的、糯米做成的食物,抽烟,喝酒、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容易刺激胃引起胃酸反流,形成反流性咽喉炎。”闫燕说,“(有些)咳嗽既是咽喉炎的症状,也是导致咽喉炎的原因之一。”
马宁是河北石家庄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去年新入职的他上课充满激情,长期高强度用嗓,也没有佩戴麦克风等扩音设备。临近第一学期期末,教学任务加重,上课次数增多,加上冬季气候干燥,一天早上,他发现自己失声了,经检查确诊为咽喉炎。
作为新人,马宁不好意思请假,生病后仍坚持上课。“我当时使劲从嗓子里挤出声音,然后用麦克风扩音让学生能听到。”马宁说。
“嗓子出现嘶哑、发炎等症状时要及时休声,让声带放松修复,但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嗓音中心副主任医师马玉龙说,“嗓子是职业用声者的生产工具,职业用声者有时很难做到及时休声,继续用嗓容易促使声带小结、息肉形成。”
“我没有参加过嗓音保护的培训。我关于嗓音保护的经验都是靠自己在工作中体会或者前辈老师传授的。”马宁说。
“就像舞蹈演员需要多年苦练基本功才能登台表演,运动员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有好成绩,职业用声者也需要系统学习发声方法,才能更好地依靠嗓音开展工作。但教师、主播等职业用声者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不当的发声方式与超负荷用嗓容易导致嗓音疾病。”马玉龙说。
预防嗓音疾病需要科学用嗓和日常养护
何小蔓很喜欢唱歌、聊天,由于缺乏保护嗓音的意识,经常大声尖叫,她的嗓子每隔两三个月就会突然变得嘶哑,休息一阵又恢复正常。这种反复发作的症状持续了一年多,她一直认为是普通感冒或水土不服,直到就医检查,才被确诊为声带小结。通过药物治疗和休声,她的嗓子慢慢好转。
然而,何小蔓没有调整自己的用嗓习惯,依然喜欢大声喊叫。用嗓频率高,发声方法不正确,加上喜欢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在一次火锅聚餐后,她彻底失声了,这次经检查确诊为声带息肉。
何小蔓选择了保守治疗。除了用药,她开始重视用嗓习惯的调整:避免大吼大叫;嗓子疲劳时不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及时禁声休息;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我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控制情绪,不和别人吵架。”何小蔓说,“嗓音训练是长期的过程,就像跑步一样,每天训练,身体会感觉轻盈,但如果一段时间不跑步,状态会下滑。我每天都会进行至少20分钟的嗓音训练。”现在,何小蔓嗓音嘶哑的情况已渐渐改善,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在休声两个月后,敬真的嗓音逐渐好转。“之后一直很重视嗓音保护,演唱时不会让自己太忘我或者竭尽全力,都比较收着。”敬真说。
马宁也开始佩戴蓝牙麦克风,减轻嗓子发声压力,还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尽量控制情绪,保持从容平和,避免大声喊叫。
马玉龙表示,对于咽喉急性炎症,雾化和休声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且雾化必须是短期使用。“有些患者声音嘶哑可能持续2至3周,或者更长的时间,用药后也不好转。这个时候应该来耳鼻喉科就诊,及时做喉镜等检查,有可能不是简单的炎症,而是声带小结或者息肉。”闫燕说。
对于3个月内的声带小结等病变,马玉龙建议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注重发声频率的调整和发声方法的矫正。这不仅可以帮助声带修复,也能预防嗓音疾病的复发。患者可以到医院专门的嗓音训练科室调整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没有绝对标准,患者可以去尝试、去学习,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尚未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患者,减少用嗓频率尤为重要。”马玉龙说。
对于超过3个月或者较严重的声带息肉等病变,马玉龙表示可能要进行手术治疗,“每个人的职业特性、用嗓需求不同,手术方案也不同”。
“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护嗓中草药,不要随意选用中草药,否则可能会刺激胃形成胃酸反流,进一步损伤声带。”马玉龙说。
“润喉糖有清凉、舒缓的作用。但润喉糖的含糖量高,通常含薄荷、桉叶油等,长期吃会对咽喉部产生刺激。”闫燕说。
闫燕建议,日常要减少摄入容易引起胃酸反流的饮品和食物,避免大喊大叫,多饮水保持喉部湿润,使用麦克风等扩音设备辅助发声。出现嗓子不适时,无论是由过度用声还是病原体感染引起,都应及时休声。同时加强锻炼,保持良好作息,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何小蔓为化名)
实习生 何锦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9日 03版
大学期间,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加上带领学院拉拉队训练需要高声喊口号,敬真的声带两侧长了小结,“完全发不出声音”。作为歌手,嗓音健康关乎她的职业生涯,她很担心“以后不能唱歌了”。
除了歌手,老师、网络主播、销售员、电话客服等都是高强度用嗓人群,又被称为“职业用声者”。嗓音健康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和职业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嗓音作为日常交流的重要媒介,堪称人们的“第二张脸”,同样需要用心呵护。暑假来临,许多人会在KTV飙高音释放压力,到球赛现场呐喊助威,参加摇滚音乐节大声合唱,加之夏季人们偏爱冰饮、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饮食,嗓子健康容易亮起红灯。那么,常见的嗓音相关疾病有哪些?其诱因是什么?嗓音相关疾病应该如何治疗?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保护嗓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患者和医生。
嗓子为什么会“罢工”
“目前比较常见的嗓音疾病包括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等。对于职业用声者,这类疾病的患病率要比普通人高不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闫燕说:“嗓音疾病多由用嗓过度、发声方式不当、嘈杂环境中长期讲话等引起,主要症状有嗓子疼、声音嘶哑、容易疲劳、咽喉部有异物感等。”
除此之外,嗓音健康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喜食辛辣的、甜的、糯米做成的食物,抽烟,喝酒、咖啡和碳酸饮料都容易刺激胃引起胃酸反流,形成反流性咽喉炎。”闫燕说,“(有些)咳嗽既是咽喉炎的症状,也是导致咽喉炎的原因之一。”
马宁是河北石家庄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去年新入职的他上课充满激情,长期高强度用嗓,也没有佩戴麦克风等扩音设备。临近第一学期期末,教学任务加重,上课次数增多,加上冬季气候干燥,一天早上,他发现自己失声了,经检查确诊为咽喉炎。
作为新人,马宁不好意思请假,生病后仍坚持上课。“我当时使劲从嗓子里挤出声音,然后用麦克风扩音让学生能听到。”马宁说。
“嗓子出现嘶哑、发炎等症状时要及时休声,让声带放松修复,但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嗓音中心副主任医师马玉龙说,“嗓子是职业用声者的生产工具,职业用声者有时很难做到及时休声,继续用嗓容易促使声带小结、息肉形成。”
“我没有参加过嗓音保护的培训。我关于嗓音保护的经验都是靠自己在工作中体会或者前辈老师传授的。”马宁说。
“就像舞蹈演员需要多年苦练基本功才能登台表演,运动员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有好成绩,职业用声者也需要系统学习发声方法,才能更好地依靠嗓音开展工作。但教师、主播等职业用声者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不当的发声方式与超负荷用嗓容易导致嗓音疾病。”马玉龙说。
预防嗓音疾病需要科学用嗓和日常养护
何小蔓很喜欢唱歌、聊天,由于缺乏保护嗓音的意识,经常大声尖叫,她的嗓子每隔两三个月就会突然变得嘶哑,休息一阵又恢复正常。这种反复发作的症状持续了一年多,她一直认为是普通感冒或水土不服,直到就医检查,才被确诊为声带小结。通过药物治疗和休声,她的嗓子慢慢好转。
然而,何小蔓没有调整自己的用嗓习惯,依然喜欢大声喊叫。用嗓频率高,发声方法不正确,加上喜欢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在一次火锅聚餐后,她彻底失声了,这次经检查确诊为声带息肉。
何小蔓选择了保守治疗。除了用药,她开始重视用嗓习惯的调整:避免大吼大叫;嗓子疲劳时不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及时禁声休息;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我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控制情绪,不和别人吵架。”何小蔓说,“嗓音训练是长期的过程,就像跑步一样,每天训练,身体会感觉轻盈,但如果一段时间不跑步,状态会下滑。我每天都会进行至少20分钟的嗓音训练。”现在,何小蔓嗓音嘶哑的情况已渐渐改善,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在休声两个月后,敬真的嗓音逐渐好转。“之后一直很重视嗓音保护,演唱时不会让自己太忘我或者竭尽全力,都比较收着。”敬真说。
马宁也开始佩戴蓝牙麦克风,减轻嗓子发声压力,还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并尽量控制情绪,保持从容平和,避免大声喊叫。
马玉龙表示,对于咽喉急性炎症,雾化和休声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且雾化必须是短期使用。“有些患者声音嘶哑可能持续2至3周,或者更长的时间,用药后也不好转。这个时候应该来耳鼻喉科就诊,及时做喉镜等检查,有可能不是简单的炎症,而是声带小结或者息肉。”闫燕说。
对于3个月内的声带小结等病变,马玉龙建议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注重发声频率的调整和发声方法的矫正。这不仅可以帮助声带修复,也能预防嗓音疾病的复发。患者可以到医院专门的嗓音训练科室调整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没有绝对标准,患者可以去尝试、去学习,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尚未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患者,减少用嗓频率尤为重要。”马玉龙说。
对于超过3个月或者较严重的声带息肉等病变,马玉龙表示可能要进行手术治疗,“每个人的职业特性、用嗓需求不同,手术方案也不同”。
“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护嗓中草药,不要随意选用中草药,否则可能会刺激胃形成胃酸反流,进一步损伤声带。”马玉龙说。
“润喉糖有清凉、舒缓的作用。但润喉糖的含糖量高,通常含薄荷、桉叶油等,长期吃会对咽喉部产生刺激。”闫燕说。
闫燕建议,日常要减少摄入容易引起胃酸反流的饮品和食物,避免大喊大叫,多饮水保持喉部湿润,使用麦克风等扩音设备辅助发声。出现嗓子不适时,无论是由过度用声还是病原体感染引起,都应及时休声。同时加强锻炼,保持良好作息,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何小蔓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