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桥3号轮的舷栏上,被犁开的白色浪条一路后撤,眼前就只有这纯粹的蓝,激爽的浪。我紧紧拉握住船栏,将身子向前倾去,畅享海风入怀的自由。哪颗心不慕海呢!身旁的孩童骑在父亲的肩上,张开双手,兴奋地叫喊着,化作海鸥翱翔,我望向不远处那横亘于两岛之间的大桥,定格下了“归途”中的一瞬美好。

  这一次回岛,时间是极空裕的,故而有了更多兴致,选择走走停停看看。

  会因突然一日的早醒,选择在凌晨4点,独自在家的庭院里守候日出。看着金青大桥从灰暗渐变为深蓝,然后慢慢披上金灿,直到红日一跃的一刹那,桥与海融化在朝阳的绚烂里。

  会在中大街吃完一碗久违的青沙馄饨后,特意走进新改造的渔俗馆内,看看外公外婆年轻时住过的地方,驻足观望一池的夏荷,抹去老灶台上的一层落灰,然后被一拎摊开的渔网上挂着的几处渔结绳,触发一席的回忆。

  会在午后三四点,去一处热闹的沙滩,基湖的、五龙的、高场湾的……在苍穹之下,是一目望不尽的碧海金沙。赤脚踩在松软的沙上,迎着浪潮跳跃着,一个猛子扎进咸咸的海里,除去岁月的尘垢,重回那个爱淘气扑水的少年。

  会在稍凉快些的傍晚,登上岛的最高处——大悲山,在清净的佛门前,伴着东海呢喃,静待夕阳西下,云蒸霞蔚。有时也会骑车至离家不远处所新建的“千帆台”,临台观沧海空阔,夕照千里,生荡出“天地悠悠”的感慨。

  会在饭过小憩后,随着岛上的老老少少慢走,经过精致净爽的微城,穿出以彩绘蓝天作顶的小菜园隧道,沿坡向上,左岸是一望无垠的海,直到遇见十里金滩特色小镇——这里有喧嚣火爆的排档夜市,有蓝调抒情的室外酒吧,还有发光看台的长椅上纳凉的情侣们。还想继续走的时候便随性地去闻闻基湖与高场湾交界处那片黑松林的味道,去寻一片初来乍到的向日葵花海,看它们的花盘在星河月光下随着海风摇曳。一路上,绘在墙上的渔民画赶去无聊,渔家人日常间朴素的景,让人心安有了停泊处。

  会时不时将过去30年里在岛上的记忆碎片,在脑海里剪辑成散乱没有逻辑的短片,在岛上的景、在岛上的人、在岛上的事,甚至于一抹在岛上的独特感受,都试着在与故人的闲聊间、在过去泛黄的日记本上、在聚餐中一次次喊着不易的碰杯里,用力归拢,拼贴,然后回味。

  许多人都笑我是闲置下来的身子里包裹着一颗庸碌的心,我总是应以一笑。因为我所爱的小岛,它也是这样的脾性,享受着一种习惯性的孤独,远离尘嚣与繁琐,闲散地卧躺在东海里,但却时不时关心下海风与云雾,时不时唠叨下潮鸣与月涌,时不时用灯塔闪射的光提醒黑寂的海不要睡去。

  哎,时光就慢些走吧,我的小岛。

王磊斌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