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到2022年,我在部队服役5年,成为一名炮兵。退役后到杭州读大学,当了3年的“小甜橙”志愿者。5年军旅生涯,3年志愿服务,构成了我青春故事的上下篇章。至今仍记得2018年那个冬天,我们部队接到紧急任务,协助市政部门清理道路积雪。夜幕下,漫天飞雪拍打着我和战友们的脸庞,气温骤降至冰点,我们奋战至凌晨时分。作为军人,执行命令没有“自愿”可言。但对我个人而言,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却成为我志愿服务的启蒙时刻。
志愿服务期间,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旅客:不熟悉车站布局的、不懂换乘流程的、行动不便需要特殊照顾的。每当我为他们指路、解答疑问、提供帮助后,送上一声祝福、递上一杯热茶,收获他们真诚的感谢和笑脸时,内心都充满自豪。节假日坚守在志愿服务一线,虽然错过了与家人团聚,却收获了更多感动与成长。
今年1月25日,我在杭州东站志愿服务时,发现出站口有位老大爷正在徘徊。大爷头发花白,佝偻着背,一手拎着袋子,一手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每次只能挪动一个脚掌的距离。我立即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大爷操着浓重的方言,急得满头大汗,反复说着:“打给我女儿,打给我女儿。”我接过他的老式按键手机,发现已经没电关机了,大爷还不停地重复:“可以打的,可以打的……”
我找来充电宝给手机充上电,终于联系上了大爷的女儿。原来大爷是从宁波出发,要在杭州转车去女儿家过年。女儿只买了到杭州的车票,下一程需要大爷自己购票。大爷从身上掏出一把零钱和一张纸质临时身份证明——他的身份证遗失了。“使用临时身份证明只能在人工窗口购票,我现在带您过去。”“好,好……”我立即呼叫支援,和另一位“小甜橙”一起搀扶大爷前往最东边的人工售票窗口。在我们的帮助下,大爷的步履明显轻快了许多,虽然听不清他具体说什么,但他脸上的笑容传递着满满的谢意。
而今回首,从保家卫国到服务群众,变的是身份与场景,不变的是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每当看见旅客们舒展的眉头和会心的微笑,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雪夜——原来,军人的担当与志愿者的热忱本就一脉相承。
(张耀华 陈宇昂整理)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学生 沈健(27岁)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6月3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