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阅读,回忆扑面而来。上小学时在书摊上看连环画《三国演义》,在班级图书角看《少年文艺》;上了中学,便在书桌里藏了《天龙八部》,在同学间交换《圣斗士星矢》;再大一些,迷上了海明威,光《永别了,武器》就看了好几种翻译版本。周末最喜欢做的是在书店里泡上一整天,就那么站着看免费书,硬生生把想看的书分几天看完,内容记在脑子里,钱省在口袋里。

  阅读,使我快乐。

  后来,电脑屏幕在工作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读物逐渐取代了纸质的报刊、杂志,网络小说的大行其道更是占据了我的大量业余时间。再后来,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穷尽手段来霸占我们的时间,大数据和算法成为最懂你的知音,手指滑动间,似乎世间一切尽在眼前。

  没人在意这种转变,我们依然在阅、在读,但每个阅读的单元时长越来越短,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可以在3分钟内快速看完概要和精彩片花,一部小说可以在1分钟内描摹出故事轮廓。历史政治军事天文地理等等,任何人类文明的精华,你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

  但你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学会。我也不例外。虽然买书依然和从前那样频繁,但买多看少,拿起书看不了1分钟就耐不住,重新拿起手机,享受浅阅读带来的愉悦——我们的快乐来得越来越廉价,越来越简单,我们也越来越难以被取悦。

  直到有一次长途洲际飞行,11个小时和网络绝缘,在飞行中,坐立不安,抓耳挠腮,时间流速都变得缓慢至极,幸好手机里存着几本书,可以拿来消磨无聊的旅途,以前停停走走总看不完的书,竟然借着这次机会看完了。

  离开网络,时间骤然变长,变得可以读完一本书。这很奇妙,以前车马慢,书信慢,城市小,学习工作生活的节奏都是舒缓的,低效的。现在高铁飞机咫尺天涯,手机更是随时通联,效率变得极高,但时间却没节约出来,反而变成了稀缺品,连读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的空当都拿不出——时间不再属于我们自己了。

  我们需要掌握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人生。

  从深度阅读开始吧!连贯性地去看一本书,一页一页地翻开,一行一行地看完,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捕捉创作者的智慧和心血,看文学和哲学,看艺术和科学。这些由人类不同领域的精英写出来的书,本就该坐下来品着茶慢慢看,而不是由某个博主提纯成1分钟视频“信息肉糜”喂给你。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不仅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连一些艺术工作都能交给AI代劳。我们不能否定和排斥科技进步,但海员有了GPS,也不能丢掉使用六分仪的基本功;国家拥有超级计算机,依然保留使用珠算进行数据运算的特殊部队。

  长阅读,深度阅读,纸书阅读,能让你在AI与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当下,坚守人的内核与素养。

网络文学作家 骁骑校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