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闫章默 李想)“衣橱里,传统纹样与潮流剪裁惊艳共生;冰箱外,复刻千年凤冠的磁贴定格旅行记忆;背包上,融入民族图腾的配饰成为个性符号……”大屏幕上,《潮起东方》短片将国潮的印记化为年轻人可感可触的生活日常,光影流转间,现场进入属于青年国潮品牌的共创时刻。
青年国潮品牌共创大会11月26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旨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链接青年、赋能品牌、服务共创伙伴,推动国潮文化与青年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引领青年增强文化自信、投身文化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中国青年报社主要领导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在迈向“十五五”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被摆在关键位置,而青年国潮正是这种活力最生动、最澎湃的体现。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推动青年与时代双向奔赴是中青报的使命。今年,报社启动“人机协同 智慧生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出功能性直播,努力将国潮从一个个产品和品牌,还原成一个个可感、可触、可参与的青春故事。
“近一年来,近半数受访青年在国潮产品上消费500元至2000元”“46.6%的受访者会跟着影视剧、综艺、演出等打卡‘文化场景’”……大会上发布了《2025青年国潮趋势报告》与《大学生国潮文体生活报告(2025)》,其中提到,93.5%的受访青年认为国潮热会增强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超九成青年认为将有更多国潮IP走向世界。
主题演讲中,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内容创作、文旅融合与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爱奇艺副总裁、《沉默的荣耀》总制片人王晓燕以热门剧集为例,探讨如何与青年共创优质国潮作品;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邢海鹏分享了将草原文化打造为“文旅爆款”的经验;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贺天星认为,载人级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低空设施的崛起,是“国潮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的生动体现;可灵大模型、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兴义表示,AI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国潮的想象视觉化呈现,降低了影视剧与短视频的创作门槛;无敌面包研究所主理人邓嘉翌分享了与潮玩IP“拉布布”的合作案例,讲述了国潮在实体经济中的活力。
大会现场集中亮相了多个青年国潮项目,覆盖文化、科技、校园与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包括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中国华服周、第十届“青春影像”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系列校园音乐会、强国青年科学家走进城市系列活动、国际青年网红看中国系列活动、在华留学生走进国潮新势力品牌活动、“青耘中国”走进地方系列活动、青蜂侠青年守护品牌大会。未来,中青报将携手合作伙伴深耕青年国潮领域,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
当天,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多项青年国潮特色品牌活动启动。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将开展“青年溯三江”百所高校大学生走进三江源系列活动,旨在引领青年学子探源中华水塔,滋养文化根脉;来自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电建集团、三峡工程博物馆等单位的代表与大学生代表上台共同启动“校媒记者探访企博联展计划”,未来将组织大学生走进大国重器,近距离感受中国经济韧性,领略产业发展活力。
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首届“同颂中华·全国青少年志愿文学创作与诵读大赛”也正式揭晓,该活动以文学和声音为载体,鼓励青少年创作、诵读志愿文学。值得一提的是,该赛事是教育部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中,唯一一个由中央新闻媒体单位主办的赛事。
国潮与文旅融合之势正劲,中国青年报社当天正式推出“青睐”之地共创行动,旨在发掘一批在国潮主题、青年互动与产品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城市、县域、景区及文旅企业。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福建安溪、浙江宁海等成为首批共创伙伴。
现场,2026青年国潮品牌体验官集体亮相。这支队伍阵容多元,涵盖非遗创作者、文旅推荐官、青春小店主理人、大学生主播、“青耘中国”主播、“当代徐霞客”获得者以及中国青年报社智媒主播团队代表。未来,他们将入驻中青报客户端,深入探访国潮国风、科技创新、文化传统、国潮出海、公益活动等领域,以青春视角发现和传播国潮之美。
此次大会是2025青年国潮品牌共创周(11月23日至30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创周期间,还将举办多个专场会和特色活动,邀请广大青年线上线下互动参与。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闫章默 李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28日 02版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