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它不仅延续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精神,更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对话。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为支持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让妇女事业融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

  新时代的中国妇女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被进一步系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全国各省份均制定了妇女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妇女事业、做好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大重视、关心、支持力度。在这一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妇女事业实现了从“单向推动”到“系统共建”的跃升。全国妇联系统开展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巾帼家政”“春蕾计划”“梦想未来”“雨露计划”等行动,惠及1亿多名妇女儿童。妇联改革持续深化,基层组织覆盖率达98%以上。

  这类系统性的机制创新,正是“共建”的生动体现——以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调、妇联组织联动、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工作机制,把“半边天”力量汇聚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中。

  以教育启智赋能,以发展成就妇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进步,不只是数量的跃升,更是质量的跃迁。

  在教育领域努力消除性别差距。《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显示,我国基础教育性别差距基本消除,女童入学率稳定保持在99.9%以上,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女生已占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研究生群体中女性占比超过50%。从乡村教师到科研工作者,从艺术创作者到社会工作者,新时代中国妇女正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建设中展现“她力量”。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女性就业人数达3.2亿,占就业人口的四成以上;女性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就业比例持续上升。女性科研人员、女企业家、新兴行业创业者数量持续增长,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尤其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女性创业者已占半壁江山。

  以发展促平等、以创造筑自信的理念,使新时代中国妇女成为创新与文明的共创者,其共创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奋斗的双向奔赴。

  让现代化成果惠及每一位妇女

  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体现在全体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

  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在全面脱贫攻坚中兑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累计为妇女发放小额信贷和扶贫贷款超4500亿元,帮助870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城乡妇女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的差距不断缩小,妇女共享现代化成果的基础更加稳固,在社会资源分配与经济机会中拥有更平等的参与权。

  共享法治保障。新时代妇女权益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以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为核心的法律体系覆盖全面,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性别平等评估、公益诉讼等机制。2024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较2013年下降95%,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累计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逾2.6万份,妇女在婚姻、劳动、财产、人格等领域的权益保护更加有力。法治的阳光照进每个家庭,也照亮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共享幸福生活。从健康保障到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我国不断加大对妇女群体的关怀力度,让女性的生活更加安心、幸福、有尊严。2024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妇女达6.51亿,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4.3/10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社会公共空间中,母婴室、哺乳室等设施持续增设,“家庭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全国开始推行育儿补贴制度,各地完善育儿假、陪产假、父母育儿假等政策,托幼、养老、家政等服务供给显著增强。

  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性别平等仍是全球发展的共同任务。不少国家在政策、教育与社会文化上仍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中国妇女事业蓬勃发展,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以制度保障平等。中国以男女平等为基本国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女发展规划体系,将妇女发展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法治体系,实现了从理念倡导到制度落实的历史跃升。

  以发展促进权利。以发展改善民生、以教育促进自立、以就业创造价值,中国妇女事业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实现权利、以参与促进平等的道路,成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借鉴的典范。

  以合作推动共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妇女事业,推动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等平台开展教育、健康、减贫等“小而美”项目,推动设立“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始终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性别平等与妇女赋能赋权。

  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同频共振的历史。今日中国的妇女事业,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篇章,更是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生动注脚。当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迈向新的征程,我们也在逐步见证——一个更加公正、包容、温暖的社会,正在她们的努力和参与中,渐次成形。

  (作者系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及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缪君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