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生日快乐!
黄晓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2日 05版)
世界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恐龙蛋的年龄是其中之一。尽管再也无法孵出小生命,它们的生日依然被科学家牵挂。
湖北十堰的青龙山守护着超过30万枚恐龙蛋,是全球最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群落。它们在1995年被发现,最近终于有了“出生证明”。
中国科学家首次向全世界公布:这些恐龙蛋在距今约8600万年前出生。2025年9月11日,这份“证明”刊发在《地球科学前沿》杂志上。
众所周知,恐龙蛋中孕育生命的精巧结构早已消失,即使是形态保存最为完好的恐龙蛋,也没有蛋黄和蛋清——有机物早就被微生物分解。
这些有机物腾挪出的空位,被周围环境中的矿物质填充,最终形成仅存钙质外壳的恐龙蛋化石,大多数和普通石头疙瘩的化学成分差别不大。
不过,岁月的杀猪刀强悍到能在石头上留下痕迹。
恐龙产卵时,输卵管会分泌碳酸钙,逐渐凝结成方解石晶体,一层一层堆叠成蛋壳。在这个过程中,方解石会“抓住”当时大气、水体里的碳、氧等元素,一旦蛋壳硬化、恐龙蛋被埋进地下,这些元素的比例便就此定格,不再轻易改变。
就像想知道一块巧克力的生产日期,可以直接看包装——蛋壳中的方解石,就是恐龙蛋自带的时间标签。
科学家先把蛋壳中的方解石取出,再测定特定元素的同位素比例,即可推知大致的恐龙蛋年龄。比如,通过测定方解石里铀元素衰变后形成的铅元素含量,可以推知衰变已经走过多少万年——这种直接对蛋壳矿物测年的方式,比过去依赖岩层年代推断更精准。
就这样,青龙山上的石头疙瘩成了世界上第一群拥有生日的恐龙蛋。以人类现有的研究推测,它们出生时,沉睡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球。
当时,两极无冰盖,印度板块正向北漂移,喜马拉雅山尚未形成,青龙山聚集着鸭嘴龙、角龙等植食性恐龙。银杏、松柏,桦树、山毛榉繁茂生长,林下的泥土上,覆盖着一层绿蕨。鸭嘴龙爱吃高处柔软多汁的树叶,角龙则偏爱坚硬的树皮、松柏的老枝和球果。
此时距离最近的生物大灭绝还有约2000万年。小行星尚处天外,火山安睡。全球气候正以万年为尺度缓缓变化,从典型的温室气候逐步降温。
联合科研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蜀康介绍,从距今9300万年的白垩纪土伦期开始,地球从典型温室气候向相对凉爽的状态转变,青龙山恐龙产蛋事件恰好发生在这一降温过程中,而全球同期多地也均出现新的恐龙蛋类型,这暗示着恐龙可能通过调整繁殖策略等方式响应环境变化。
这些恐龙蛋可能突遇山洪或塌方,被泥沙快速掩埋,使蛋壳和蛋窝形态得以完整保存。直到今天,人们还能看到,恐龙蛋3-5枚一组,排列成微弯的弧线。
在这里,时间拥有另一种尺度。若把地球46亿年的生命安放在人类一年的时间轴,直到3月来临,代表最早生命迹象的古细菌才出现;蓝藻4月开始进行光合作用;11月,第一个真核细胞诞生;12月中旬,动物成群奔跑,植物逐渐繁盛;大约在12月24日,恐龙出生,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成为地球霸主;12月30日晚,恐龙灭绝;12月31日,地球的最后一分钟,智人才登上舞台。
在这个时间尺度内,作为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也只存在了几天。我们能够找到的理解那段遥远历史的方式之一,就是恐龙蛋化石。
它们的年龄能够推知不同恐龙物种出现和演变的时间线,还能和同样年龄的古生物化石建立联系,将这些代表古生态环境的线索拼凑到一起,就能还原出当时的气候和植被,进而推测,它们遭遇了什么,为什么消失,或者又演化成了什么。
张蜀康表示,这次应用的定年技术,未来不仅能为全球不同地区的恐龙蛋化石核定年代、厘清演化脉络,还能为绘制古代气候变化曲线、研究远古地球环境变化提供全新实用工具。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清楚地知晓人类自身的起源。
我始终相信,作为这个星球上的年轻物种,了解历史,人类才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
黄晓颖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2日 05版
世界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恐龙蛋的年龄是其中之一。尽管再也无法孵出小生命,它们的生日依然被科学家牵挂。
湖北十堰的青龙山守护着超过30万枚恐龙蛋,是全球最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群落。它们在1995年被发现,最近终于有了“出生证明”。
中国科学家首次向全世界公布:这些恐龙蛋在距今约8600万年前出生。2025年9月11日,这份“证明”刊发在《地球科学前沿》杂志上。
众所周知,恐龙蛋中孕育生命的精巧结构早已消失,即使是形态保存最为完好的恐龙蛋,也没有蛋黄和蛋清——有机物早就被微生物分解。
这些有机物腾挪出的空位,被周围环境中的矿物质填充,最终形成仅存钙质外壳的恐龙蛋化石,大多数和普通石头疙瘩的化学成分差别不大。
不过,岁月的杀猪刀强悍到能在石头上留下痕迹。
恐龙产卵时,输卵管会分泌碳酸钙,逐渐凝结成方解石晶体,一层一层堆叠成蛋壳。在这个过程中,方解石会“抓住”当时大气、水体里的碳、氧等元素,一旦蛋壳硬化、恐龙蛋被埋进地下,这些元素的比例便就此定格,不再轻易改变。
就像想知道一块巧克力的生产日期,可以直接看包装——蛋壳中的方解石,就是恐龙蛋自带的时间标签。
科学家先把蛋壳中的方解石取出,再测定特定元素的同位素比例,即可推知大致的恐龙蛋年龄。比如,通过测定方解石里铀元素衰变后形成的铅元素含量,可以推知衰变已经走过多少万年——这种直接对蛋壳矿物测年的方式,比过去依赖岩层年代推断更精准。
就这样,青龙山上的石头疙瘩成了世界上第一群拥有生日的恐龙蛋。以人类现有的研究推测,它们出生时,沉睡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球。
当时,两极无冰盖,印度板块正向北漂移,喜马拉雅山尚未形成,青龙山聚集着鸭嘴龙、角龙等植食性恐龙。银杏、松柏,桦树、山毛榉繁茂生长,林下的泥土上,覆盖着一层绿蕨。鸭嘴龙爱吃高处柔软多汁的树叶,角龙则偏爱坚硬的树皮、松柏的老枝和球果。
此时距离最近的生物大灭绝还有约2000万年。小行星尚处天外,火山安睡。全球气候正以万年为尺度缓缓变化,从典型的温室气候逐步降温。
联合科研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蜀康介绍,从距今9300万年的白垩纪土伦期开始,地球从典型温室气候向相对凉爽的状态转变,青龙山恐龙产蛋事件恰好发生在这一降温过程中,而全球同期多地也均出现新的恐龙蛋类型,这暗示着恐龙可能通过调整繁殖策略等方式响应环境变化。
这些恐龙蛋可能突遇山洪或塌方,被泥沙快速掩埋,使蛋壳和蛋窝形态得以完整保存。直到今天,人们还能看到,恐龙蛋3-5枚一组,排列成微弯的弧线。
在这里,时间拥有另一种尺度。若把地球46亿年的生命安放在人类一年的时间轴,直到3月来临,代表最早生命迹象的古细菌才出现;蓝藻4月开始进行光合作用;11月,第一个真核细胞诞生;12月中旬,动物成群奔跑,植物逐渐繁盛;大约在12月24日,恐龙出生,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成为地球霸主;12月30日晚,恐龙灭绝;12月31日,地球的最后一分钟,智人才登上舞台。
在这个时间尺度内,作为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也只存在了几天。我们能够找到的理解那段遥远历史的方式之一,就是恐龙蛋化石。
它们的年龄能够推知不同恐龙物种出现和演变的时间线,还能和同样年龄的古生物化石建立联系,将这些代表古生态环境的线索拼凑到一起,就能还原出当时的气候和植被,进而推测,它们遭遇了什么,为什么消失,或者又演化成了什么。
张蜀康表示,这次应用的定年技术,未来不仅能为全球不同地区的恐龙蛋化石核定年代、厘清演化脉络,还能为绘制古代气候变化曲线、研究远古地球环境变化提供全新实用工具。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清楚地知晓人类自身的起源。
我始终相信,作为这个星球上的年轻物种,了解历史,人类才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