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欧盟领导人非正式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均表示,欧盟将继续推进欧洲东翼的“无人机墙”建设,以确保欧盟成员国安全。

  俄乌冲突被称为第一场由无人机发挥关键作用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冲突中,无人机在战场前沿,不仅利用空间优势直接攻击战壕内的士兵,甚至能从不同方向向隐藏在地堡内的士兵投掷炸弹,成为战场前沿短兵相接的利器;此外,通过巧妙组织与特种作战手段结合,无人机可远程打击对方纵深炼油厂、发电厂、兵工厂等战略设施,成为达成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无人机造价低廉,目标小,便于隐蔽突防,操作人员远在后方,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捷。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接近冲突区域的国家,不断受到弹道导弹飞越、战斗机接近领空、无人机误入等骚扰。9月9日,19架至23架俄制无人机,从白俄罗斯方向进入波兰东部领空。针对这一情况,波兰联合荷兰、意大利和美国战机发射30多枚导弹,击落了其中的3架。9月13日,俄罗斯无人机在袭击乌克兰边境基础设施期间进入罗马尼亚领空,罗马尼亚出动两架F-16战机拦截。

  10月1日召开的欧盟非正式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欧洲多国近期发生的无人机干扰事件,凸显欧盟在应对混合威胁方面必须保持团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持续推进“无人机墙”建设。

  波兰和立陶宛是此次俄乌冲突发生后,挺乌反俄立场最为坚定的欧洲国家与欧盟成员国。波兰还是西方援乌武器弹药、军事装备陆上转运至乌克兰的重要中转站。两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尖锐,也非常担心受到俄罗斯的打击报复,因此,建设针对俄罗斯的“无人机墙”的倡议最先由两国于2024年6月发起。随后,响应这个倡议的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和挪威,它们都是俄罗斯的邻国和北约成员国。

  依据“无人机墙”计划,这道跨越广大地区的“墙”是一个主要针对来袭无人机的侦察探测、侧向定位、预警告知,具备对来袭无人机进行干扰、反向渗透,以及软硬摧毁能力的大型反无人机体系。

  从地理跨度上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芬兰都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从南北两个方向控制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狭窄出海口,挪威的西面朝向大西洋,但在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波兰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接壤,控制着俄罗斯本土通往其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通道。“无人机墙”计划北起挪威,沿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边境线一直延伸至波兰,基本上将俄罗斯的西向出口,以及俄乌冲突相关地区囊括其中。

  从系统功能上看,“无人机墙”包括将从挪威到波兰沿线地区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的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用于无人机侦测的各种传感器平台和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处理大量数据的智能大模型、算法和程序;依据各种信息处理结果,决定采用何种(干扰、渗透、软硬摧毁)策略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与相关各国的分队、反无人机系统力量协调的指挥控制系统等。

  在10月1日召开的欧盟非正式峰会上,“无人机墙”计划从六国倡议提升为欧盟倡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无人机墙”必须“成为我们整个欧洲的护盾”。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与会各国代表普遍支持建立“无人机墙”,以保障欧盟东翼安全。“无人机墙”计划的主要项目承包商、德国无人机制造商量子系统公司首席销售官马丁·卡库尔表示:“‘无人机墙’的相关技术准备已经就绪。如果有正确的政治协调,第一个运行层可在一年内完成部署。”

  “无人机墙”计划目前由欧洲六国倡议,并得到欧盟主要领导人的力挺。但是,它迄今也仍是一项倡议,能否在欧洲和欧盟范围内获得普遍支持还不好说,即使欧洲普遍支持,美国是否会拆台也未可知。

  9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年度“盟情咨文”中称“无人机墙”是一支“由欧洲共同开发、共同部署和共同维持的、能够实时响应的力量”。9月26日,在欧盟负责防务的高级官员库比柳斯、多国防长及乌克兰、北约代表召开的视频会议上,也原则上同意在欧盟与俄乌之间的边界打造“无人机墙”。但是,欧洲国家之间意见纷纭,在道义上表态立场鲜明,涉及利益和行动就各打各的小算盘畏缩不前。欧盟各国在防务领域长期资源分散、标准不一,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困难重重。

  同时,存在技术复杂整合难的问题。“无人机墙”不仅涵盖传统的侦察预警、信息处理、辅助决策、精确打击、指挥控制等传统技术领域,还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正如拉脱维亚总统林克维奇斯所言,“2024年的先进技术,到2025年就已不再先进”。也就是说,花大力气建造“无人机墙”,建成之日就可能已经落伍。

  “无人机墙”预计将耗资数十亿欧元,但欧盟目前缺乏专项预算支持。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财政状况比较好、有较大可能增加防务投入的国家。但是,德国防长明确表示,因“无人机墙”涉及雷达、红外线探测等高技术设备研发,且需整合现有防空系统,技术升级与维护成本远超预期,项目的财政支持短期内无法落实。

  俄乌冲突发生后,北约和欧盟已经就加强欧洲东翼安全作出系列部署,包括加强在波兰的军力,在立陶宛部署一个德国的机械化旅等。在预算支持方面,欧盟已经提出高达8000亿欧元的“重新武装欧洲”,以及向欧盟国防工业注入15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目前,这些资金的筹措还存在很大问题。新增的“无人机墙”计划,在2028年之前很难得到预算支持。

  “无人机墙”计划让人想起另一堵墙,即柏林墙。1987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对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请推倒这堵墙,把大门打开。”时隔近40年,竟然又有了在欧洲建“墙”的计划。区别不过是,这回推动建墙的是欧洲方面。柏林墙和“无人机墙”,虽然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但二者都是为了军事目的,都是为了分割欧洲,也都具有鲜明的阵营对抗色彩。1500年前的航海大发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全球化时代,宣告了世界和人类的天然一体。不管是用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墙分割彼此,都不是好消息。

吴敏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6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