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的联系不仅停留在官方层面,更根植于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世界角色的深深尊重。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已有75年以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段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友谊。作为罗马尼亚—中国友好小组主席,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关系不仅限于外交礼仪,更是一座建立在互信之上的桥梁。对我而言,这种纽带的形成是自然的,它源自罗马尼亚必须开展多元化战略伙伴关系的信念。
中国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我20余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工作时坚持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深远的愿景。这些倡议所体现的战略思维不仅着眼于世界的长远发展,也为罗马尼亚在黑海地区发挥作用、在与中国及欧盟的合作中寻求新机遇提供了方向。
今年9月,我来到了新疆。我多次访问中国,所见所闻让我对这个幅员辽阔、丰富多元的国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参观过现代化城市,看到最先进的基础设施;也走进过乡村,感受到传统的延续和自豪。我在工厂里看到尖端科技与纪律的高效结合,在新疆则看到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在快速现代化的同时保持了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尤其是新疆,这里展现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景象。外界常有偏见性的叙述,但我在实地看到的,是一个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础设施、教育和环保建设的发展中地区。
我希望与罗马尼亚公众分享的中国形象,是一个现代化、务实、以合作为导向的伙伴。中国是一个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国家,它有能力成为罗马尼亚与欧盟真正的合作对象。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我见到一批投身绿色科技和数字化项目的中国青年。他们的热情与奉献让我意识到,罗马尼亚完全可以通过经验交流和合作项目,从中获益良多。
作为一名外交与对外政策领域的学者和参与者,我深感这次对中国的访问是一堂关于远见与战略实施的生动课程。我注意到,中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在环保上的投入都令人印象深刻。从绿色发展到可再生能源,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可持续模式,中国的发展目标远不止于经济增长,而是朝着更平衡的方向迈进。对罗中关系而言,这意味着新的机遇——在已有75年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绿色能源、环境保护、青年教育交流等新合作项目。
我与中国的故事是一段仍在书写中的故事,它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愿望之上。我将继续推动双边合作,因为这不仅关乎贸易或外交往来,更是为我们的人民投资一个共同的未来。
中国与罗马尼亚,两个由长期友谊与合作相连的国家,如今迎来新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对话与合作,为世界贡献更多现实而持久的成果。
(作者系罗马尼亚议会众议院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席、罗中友好小组主席)
科斯明·科伦迪亚 翻译 李悦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