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高楼、宽敞整洁的马路、鸟语花香的公园,这些看得见的建筑、景观、道路,构成了城市的“面子”。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而言,衡量一座城市的宜居程度,不仅要看地上令人心动的天际线,更要看地下那些看不见的“风景”。

  天津市柳林街道龙博花园小区的居民,对此深有体会。今年雨季,小区以往逢雨必涝的景象,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小区1348处积水点,全部处理完成。”天津城投集团城更公司柳林项目负责人程建通带领29人的团队,踏遍小区每个角落,这上千个积水点都是他们冒着大雨一个个标记出来的。

  一场大风雨过后,小区外长期缺乏维护的围栏塌了近1/3,“因为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我们提前启动项目改造提升,受到居民欢迎”。改造中他们了解到,这个路段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下雨就淹。有居民诉苦,一下大雨连家都回不去。

  团队采用“海绵城市”改造方案,在小区铺设透水地砖,让雨水下渗流入旁边绿地,不仅解决了下雨天居民出行问题,还能将雨水回收再利用,用于灌溉绿地。

  在下河圈小区,过去居民私搭乱建的葫芦架,如今变成精心设计的共享廊架。“老百姓种葫芦种葡萄,我们不能一拆了之,就帮大家把这里改造成共享绿色空间。”团队年轻成员孙学凯说。

  改造带来的变化,不止于硬件升级,更是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团队帮助改造后的小区每月组织2-3场文化活动,包括摄影展、跳蚤市场、文艺汇演、邻里节等。“我们希望居民在新空间里,拥抱全新的生活方式。”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城市更新是个良心活儿。”程建通说,我们选了一条难走的路,但大伙儿干得带劲儿——因为找准了老百姓的真实需求,我们的努力就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