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国新办9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作为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十四五”以来,全国有398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国调度运用大中型水库25311座次,拦蓄洪水5264亿立方米,减淹城镇7661座次,避免转移人员4278万人次。“实现了大江大河重要堤防无一决口、2022年起各类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李国英说。
面对复杂严峻的洪涝灾害形势,水利部门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不断完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比如,我国着力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开工建设一批洪水调控工程,增加防洪库容35亿立方米,实施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3500余条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实施1799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56处国家蓄滞洪区建设,七大江河洪水调蓄能力达2104亿立方米,均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能力。
“目前,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为成功抵御珠江流域北江1915年以来最大洪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对全国重点河湖268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监测预警。”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强调。
张祥伟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部门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即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有效赋能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强化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成为推动水利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
“在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中,我们重点抓监测感知、数学模型建设和业务应用。”张祥伟提到,在监测感知方面,“十四五”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大力提升对水利物理对象的透彻感知能力,为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防控和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构建和运行提供动态实时信息支持,而在数学模型方面,立足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精准映射、虚实交互、实现“四预”功能。在业务应用方面,我国则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以效用为导向,推进覆盖各项业务应用的各层级数字孪生平台建设。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我国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水利部副部长陈敏给出一组数据:202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了17.7%和23.6%,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了251亿立方米。
在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方面,我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工业、城镇三大领域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基本完成了全国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确定了31个省份地下水管控指标,基本建立国家用水定额体系,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进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管理。同时,我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1900余项,发布194项先进成熟适用节水技术。
陈敏指出,“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增速年均5.5%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3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