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疆军区某火力部队在西北戈壁某综合演练场组织了一场多兵种、高强度、多课目的实弹射击战术演练。演练历时数昼夜,重点检验了部队在复杂陌生环境下的多兵种战术协同、远程火力打击、快反机动、多弹种协同应用及战场生存能力。
此次演练不设预定脚本,完全依托战场实时态势导调。部队在抵达演练区域后,首先完成了长达近百公里的战场机动。在机动途中,导调组临机设置了“敌”侦察监视、小股“敌特”袭扰、通过染毒地带等多种特情。部队指挥员迅速下达指令,各分队依预案展开防护、侦察与反击,成功处置特情,按时抵达预定发射阵地。
占领阵地后,侦察分队率先前出,利用无人机、雷达、光学观测设备等多种手段,对远距离外的模拟目标区域实施多维侦察,并将目标信息实时回传至指挥所。指挥所内,各席位参谋人员快速进行情报融合处理,在地形、气象分队提供详尽的地形数据与气象修正参数后,火控系统迅速完成诸元解算,生成射击方案。
“一号阵地,注意……全连3发急速射,放!”随着指挥员命令下达,各炮位迅速响应。刹那间,戈壁滩上炮声震耳,硝烟弥漫。首轮火力打击旨在对模拟“敌”指挥所、装甲集群集结地等面状目标实施覆盖性打击。射击完成后,前方侦察力量立即进行毁伤效果评估,并将结果数据传回指挥所。
根据首轮打击效果,指挥所调整战术,下令转换打击模式。后续演练中,部队重点演练了多弹种复合式打击能力。为精确摧毁模拟“敌”坚固工事点状目标,部队使用了激光末制导炮弹。炮班在装定不同弹种诸元后,再次实施火力打击。前方传回的画面显示,炮弹精确命中目标。
“此次演练,各炮班密切协同,梯次打击,全面检验了火力分队射击指挥控制、打击手段运用、要素协同配合等综合作战能力,进一步强化了火力单元的整体作战效能。”该部某连连长杨金垚表示。
“一站目标跟踪平稳,一炮、二炮火炮自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敌”模拟武装直升机采取超低空贴地的飞行方式向阵地扑来。高炮分队准确接受指令,编织防空火力网,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
与此同时,地空导弹阵地迅速吊装弹药,通过雷达侦察预警网提供的空情信息也做好了发射前准备。空情接踵而至,模拟“敌”战斗机飞过我阵地上空,导弹分队雷达对目标进行实时追踪,进入射程后,导弹弹射升空,精准命中目标。
“我们随时对防空火力空缺进行补位,织密远、中、近立体防空网,提升野战防空能力。”该团领导介绍。
夜间,演练持续进行。部队利用微光与热成像设备,在能见度极低的条件下,再次完成阵地转移、快打快撤等课目。在强烈的电磁干扰环境下,部队启用了备用通信方案,确保了指挥链路畅通与火力反应的及时性。
演练进入综合检验阶段,导演部设置了更为复杂的“敌情”:多个目标点同时出现,且性质各异,有时限要求。指挥所必须高效分配火力,指挥不同火炮对不同目标实施同步打击。各炮在统一指挥下,独立完成从接收指令到完成射击的全流程,展现了出色的协同与并行任务处理能力。
实弹射击结束后,部队迅速组织战场撤离,转移至预备发射阵地,并立即开展战场抢修与后勤补给工作。装备保障分队前出,对持续高强度射击后的火炮身管、底盘等关键部件进行快速检测与维护,确保装备随时能再次投入战斗。
该部指挥员介绍,此次实弹演练全面依托西北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电磁环境,有效锤炼摔打了部队。通过此次演练,部队进一步熟悉了此类战场环境的特性,积累了在恶劣条件下组织火力打击的宝贵经验。下一步,部队将围绕演练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以及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复盘总结,针对性开展专攻精练,持续提升部队在高寒山地、沙漠戈壁等特殊地形条件下的全域作战能力。
张鹤 王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