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权威消息被山东省潍坊市的青年企业家群体争相转发——2025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中,3家潍坊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会员企业位列山东民企前10强。

  一条简单的消息,一张简洁的榜单,其中折射出的,却是青年企业家们从未懈怠的状态,更是对他们怀揣前辈期许、在传承中创新的最好认可。

  凝聚起来,一起向前奔跑,是新时代中奋进者的集体选择,也是共青团与青年企业家的最大默契。

  厚植沃土 青年企业家历练成长

  企业家,是时代赋予城市的宝贵礼物。

  1904年开埠的潍坊,从不缺乏有胆识、懂创新的企业家。翻看他们的奋斗史,无一不是从青年时代起,就满怀激情、披荆斩棘,创造出傲人业绩。

  1920年,37岁的滕虎忱创办华丰机器厂,拉开潍坊现代化工业之序幕;1984年,33岁的郑和平着手创建得利斯集团,日后将其逐步壮大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987年,32岁的孙日贵在一个电机厂织带车间中,开启孚日集团的创业之路……

  企业家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是城市发展兴盛的坚固基石之一。为此,潍坊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办法(试行)》,并将每年11月1日设为“企业家日”,以一座城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礼赞奋斗者,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凝聚服务青年企业家,是团组织投身发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一定要把党委政府尊企、重企、惠企的政策措施、良苦用心,传递给每一位青年企业家。”团潍坊市委书记李飞说。

  企业家的成长具有其普遍规律,往往青年时期发展最为迅速,也最期待各方面的联络支持,这也是团组织的优势所在。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团潍坊市委就把工作力量向经济领域重点倾斜,发出“为经济腾飞青春建功”的号召,大力开展“文明经营示范”、争创“七五”功勋杯等活动。1995年,潍坊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市青企协”)正式成立,为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企业家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越来越多的青年企业家在协会中历练成长。2024年12月,市青企协第八次会员大会召开,市县青年企业家组织体系日渐完善,汇聚成一股澎湃的青春动能。

  广阔平台 为城市发展积蓄青春力量

  “第八届市青企协会员企业,基本涵盖了全市主要行业门类,还有这些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可以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该协会新任会长、弘润石化(潍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鹏语气中充满自豪。

  如何更加有效、有力地凝聚服务青年企业家?团潍坊市委把市青企协作为最合适的平台和渠道。

  目前,该协会直接联系的120多家企业,涵盖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近50家协会理事单位,均为行业佼佼者。协会代表性、引领性更加突出,资源吸附力、平台活跃度显著增强。

  今年上半年,潍坊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5.3亿元,同比增长5.3%。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包含着广大青年企业家的努力。

  回顾市青企协的发展历程,从联系青年商户、小型企业,汇集青年创业者、初创企业,到链接青年企业家、榜单企业,这正是潍坊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更是团组织不断雕琢、催化蝶变工作样本的优质范例,充分体现出这一平台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加入协会时间比较长。这几年,协会影响力、服务力不断提高,想入会的企业越来越多。”第八届市青企协副会长,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华涛对该协会的发展很认可。

  关于市青企协的重要作用,作为市青企协秘书长,潍坊奉彰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晓鹏感触很深:“这里有人脉、有资源、有机遇,为我们做出成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把平台建设得更好,需要多维度发力。在潍坊市委支持下,团潍坊市委会同潍坊市委组织部举办青年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开展青年企业家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鲜活例证。同时,连续举办16年的青年创新创业赛事,持续实施的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不断创新的会员推荐机制,也在为市青企协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生力量。

  相携共进,双向奔赴

  今年7月22日,一场由潍坊市委书记刘运提议的青年企业家座谈会如期召开,与会者开门见山、畅所欲言。

  “刘运书记多次提到,要用好干部、企业家和在外潍坊人这3支队伍。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我要利用好协会平台,主动担当作为,与大家相携共进。”参会的市青企协副会长、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董事长舒广达很受鼓舞。

  同时举办的“奎文楼宇经济行”调研,则让更多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机遇。

  “这里楼宇经济发展特色鲜明,管理运营、服务配套非常到位,很值得学习借鉴。”市青企协副会长、潍坊金宏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蕾说,她也把数字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等理念,嵌入企业新项目,实现口碑、业绩双丰收。

  团潍坊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詹莎介绍:“近期,我们先后到10多家青企协会员企业学习调研。接下来,还要到各个县市区开展专题活动,联系服务始终不放松。”

  近年来,团潍坊市委在全国140多所重点高校建立联络站,成立潍坊市博士联盟,开展知名高校“潍坊行”等活动,建立起助企引才的前置端口。覆盖潍坊全市的52处青年驿站,以及“脱单计划”系列联谊活动,也为大量企业青年解除了后顾之忧。

  曾多次来潍坊考察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师生,也将融入助企惠企工作中。“下一步,团潍坊市委将依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探索选派优秀博士生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同步串联起他们背后的优质资源。”李飞介绍。

  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对共青团事业的反哺也值得一提。全市1300多间为困境儿童打造的“希望小屋”,大部分是企业捐建;大量优质企业,积极参与到新兴领域团建、青年岗位建功当中;还有许多企业,以捐资助学、结对帮困的方式,默默奉献付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缪晶晶 陈俊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1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