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代表、国家安全顾问拉赫曼来华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他表示,发展对华友好合作是孟加拉国人民的共识,孟方愿以孟中建交50周年为契机,同中方进一步密切协调,加强安全合作,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孟加拉湾畔,潮声不息。一座由中国电建投资建设运营的巴瑞萨电站如灯塔般巍然屹立。它不仅是中孟电力能源合作的璀璨明珠,更是联通中孟友谊的坚实桥梁。自2023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这座现代化电站以稳健的步伐,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截至当地时间9月10日凌晨3时,中国电建下属孟加拉国分公司运维的孟加拉国巴瑞萨燃煤电站年度发电量成功突破15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多发1.72亿千瓦时,提前112天完成全年发电任务,创下电站COD以来同期发电量最高纪录。

  在孟加拉国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维护部电气维护工坦维尔深知这一点。为确保20多处室外配电箱、控制柜和电动机安全度过雨季,他提前一周带领团队安装防雨罩,并一一标记检查时间和责任人。“守住这里的安全,就是守住全家的幸福”。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中,坦维尔冒雨巡查,及时加固了被狂风掀起的防雨布边缘,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施工环节同样体现着对安全的严谨态度。生产管理部助理工程师纳西姆在一次施工中,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施工现场的土层湿软松散,可能难以抵御雨季的暴雨。他当机立断暂停施工,并邀请中方工程师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反复调整方案和现场坚守,原本不稳固的地基最终稳固成型。正如纳西姆在施工日志中所写:“中孟工程师的信任与坚守,犹如芒果树的根系,越交织越坚韧。”

  据了解,中国电建巴瑞萨电站项目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电力技术,更注重本地化人才的培养。运行部灰硫巡检员里亚祖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两年前,他还磕磕绊绊地念着“脱硫塔”一词,而如今,他已能用流利的汉语与中方工程师探讨“浆液循环泵密封泄漏的应急处理”等专业问题。他的工作秘诀是“三查对”——查票号、查步骤、查风险。凭借细致巡检,他曾成功锁定并解决了吸收塔pH值偏低的问题,并将根源定位为石灰石浆液管道的轻微堵塞。“每次操作,我都像第一次那样认真。”他说。

  另一位运行部集控巡检员阿卜杜拉尔,则将在中国留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他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中孟双语注释,如“振动>7.4mm/s 立即停机”“温度>60℃ 查冷却系统”,用以捕捉设备运行中的细微风险。仅在第二季度,他就累计排查了36项缺陷,小到接线端子的松动,大到管道的异常升温,都未能逃过他的“火眼金睛”。他深信“设备的小动作,其实是在喊‘救命’”,并以此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如今,他还主动担任起孟籍员工的“汉语老师”,分享“安全无国界”的理念。

  巴瑞萨电站不仅是电力工程,更是中孟文化融合与友谊的象征。在雨季间歇,中孟员工们齐聚一堂,在厂区西侧共同种下了一批芒果树苗。大家互相协助,挥锹填土,用中孟双语交流着美好的愿景。当最后一铲土被夯实,这片土地上新生的芒果树,正象征着中孟两国深厚而真挚的友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媛媛 实习生 林晓静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