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已接近尾声。巴基斯坦创业青年阿斯瓦尔·哈桑逐渐适应了和中国参展商、消费者沟通的节奏。

  哈桑在巴基斯坦经营着一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支持的公司。第一次来中国的他,一度担心语言障碍会限制自己的交流。展会第一天,记者见到哈桑时,他正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准备着公司的介绍材料。

  几天后,记者在同一个展台再次见到他时,哈桑正被两名观众围着交流,看起来游刃有余。当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对他的业务感兴趣时,哈桑放下了顾虑,着手推进与一些企业的接洽与合作事宜。

  这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力量。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贸易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服务贸易领域综合型展会,服贸会成为观察服务贸易动向的一个重要窗口。

  “当前,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挑战,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各国各界对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呼声越来越高。”9月12日,在服贸会期间举办的一场论坛活动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王波说。

  同一场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贸易与农业总司贸易政策司司长约翰·德拉蒙德,援引该组织以年为单位发布的、衡量世界各国服务贸易开放化水平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说:“不幸的是,过去10年间,某些国家变得更加封闭,但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持续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服务贸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德拉蒙德在谈及中国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时表示,服务贸易关乎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出席服贸会开幕式的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谈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促使全球化分工进一步调整,并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全球服务贸易依存度进一步提升,正形成多领域跨境协同生态。

  毕马威中国已连续5年参与服贸会,在今年展会期间,首次发布了多份最新行业研究成果,涉及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国资国企改革与低空经济发展、企业“出海”与全球供应链稳定等不同主题。江立勤介绍,毕马威中国正着眼数字转型、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创新发展,助力企事业机构融入全球经贸结构与治理体系深刻调整的过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动力,也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大国担当。服贸会今年已步入第13个年头,吸引毕马威中国等近5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线下参展企业总数达到近2000家。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关税战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削弱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成为拖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雪梅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析说,在此背景下,中国坚持举办服贸会这种对外开放的展会,对国际社会凝聚加强合作应对挑战的共识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增强世界经济韧性。

  国际中小企业理事会主席金基燦呼吁加强对“人”的关注。“服务无法储存于仓库,需要借助人来交付,这也是服务贸易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因。”金基燦表示,服务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这类企业往往是女性和青年创业者的首选,这也使服务贸易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更成为促进包容、实现尊严生活的重要载体。

  服贸会期间,《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趋势报告2025》作为权威报告之一对外发布。报告发布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专家邢厚媛指出,“服务贸易包容发展”是指世界服务贸易的非歧视性发展,要通过建立公平、开放、透明、互惠的服务贸易产业合作体系和制度规则体系,使发展中国家、中小微企业及女性等弱势群体都能够平等参与服务贸易。

  一定程度上,“包容”串起了服贸会上中外同台参加、共享发展成果的风景线。文旅服务专题展馆内,20个驻华使馆设立展台推介本国好物,包括像卢旺达这样的最不发达国家。一家源自捷克、注重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初创技术公司,其展台被设置在环境服务专题展馆进口处非常醒目的位置。

  “真心希望中国在开放方面勇往直前。”挪威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汉宁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从服贸会上看到了大小国家的相处之道。“挪威是小国,十分依赖全球贸易关系。中国反对保护主义,愿意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助力,这意味着只要挪威企业具备先进技术,就能在中国获得发展空间。”

  汉宁说,越来越多挪威年轻人选择来到中国就业和生活,“这里的开放氛围真的很迷人”。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贾晓静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4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