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宋居翰在医院做HPV筛查时,他在一众女性中间显得有些突兀。当被问及前来筛查的原因,他坦言是和女友共同商量的结果,“我在社交媒体上看了很多科普,觉得很有必要来做筛查,无论对自己还是伴侣都是一种保护”。

  对于HPV病毒,宋居翰坦言,身边的女性关注者众多,男性却只有他一人。当他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在社交媒体后,却被评论区不少男性嘲讽“人傻钱多”。“HPV的传播与男性息息相关,但男生主动去了解并行动起来的并不多。”宋居翰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男性不仅也是HPV病毒的易感人群,更是隐秘的传染源。

  对于HPV感染 男女各有认知误区

  在查出HPV16阳性前,40岁的徐惠对这个病毒一无所知。“体检的时候也不会主动去筛查这一项。”去年开始,她感到身体不舒服,下体流出红褐色血并且淋漓不尽,在医生朋友的提醒下,她才去医院做检查。

  查出HPV16阳性和宫颈病变高级时,当地医生一句“只能做宫颈锥切”(‌宫颈锥切术‌用于治疗宫颈病变或诊断,通过切除宫颈病变组织或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确定宫颈病变级别——记者注),让她如坠冰窟。她疯狂在网上搜索信息,“刷到的都说这个病没特效药、难根治,心情特别抑郁”。更让她难受的是,自己并不知道是如何被感染的。而网络上将HPV感染与性生活不洁画等号的论调,让她只敢独自在网上搜寻治疗方法。

  像徐惠这样将自己的病情视作难言之隐的并不在少数,来自河北农村的68岁妇女王灵华,在查出感染高危型HPV16后陷入了深深焦虑。“查出感染HPV,网上说容易变成宫颈癌,复发难治,都说老年人难转阴……很长一段时间我连门都不想出,心里很难受,想着不如‘走’了算了。”最终是女儿硬拉着她到北京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人为唯一宿主,非常耐受干燥并可在环境中长期存活。目前已知的HPV亚型有200多种,根据其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尖锐湿疣、生殖器疣及各类皮肤疣,如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此外,高危型HPV可以引起多种肿瘤,如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及肛门癌,少见的男性龟头癌、阴茎癌,甚至口腔内的相应病变及癌变等。

  “消除公众对于HPV病毒的认知误区是当前最首要的(目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HPV感染及相关病变特色门诊业务负责人刘彦春,已经在互联网上坚持做了10多年HPV病毒感染的科普宣教。

  对女性来说,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女性宫颈抵抗力差,所以宫颈癌发病率比较高。”刘彦春说。但大多数女性往往认为,打过疫苗后便无需再进行筛查。

  地坛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刘军在门诊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例:有个留学回来的姑娘,打了九价疫苗后觉得万事大吉,再也没筛查过。结果出现症状来检查时,已经是宫颈癌晚期了。“疫苗不能代替筛查!因为疫苗只能预防部分病毒亚型,目前已知的HPV病毒中,九价疫苗也只能覆盖9种亚型。”刘军说。

  刘军强调,“疫苗和筛查是宫颈癌防控的两大支柱。既应接种疫苗,更要规范筛查,二者应该并行。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将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的初筛方法,我国2025年的专家共识建议,25-30岁女性开始筛查,但对高风险女性建议提前筛查。如果结果为阴性,可每5年筛查一次;但如果结果是阳性,建议至少每年复查。免疫功能异常人群可更早开始筛查,并可相应增加筛查频率,并且建议全面筛查:至少包括阴道壁、外阴的筛查等,因为HPV感染是从外面感染进到阴道和宫颈的。”

  “很多人觉得男性跟HPV感染没关系,这是大错特错!”刘彦春向记者解释,更重要的是,男性往往成为隐形的传染源:自己感染了没症状,却可能在不知情中传染给伴侣。

  感染HPV并不代表私生活混乱

  HPV病毒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的密切接触传播,所以性接触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90%以上的感染通过这种方式发生。HPV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过早性行为、性激素水平紊乱、免疫力低下、多个性伴侣、吸烟等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需要明确的是,感染HPV并不代表私生活混乱。”刘彦春指出,皮肤黏膜直接接触被HPV病毒污染的物品也会导致感染:如游泳池、温泉的公共座位,桑拿房长凳,酒店毛巾,公厕门把手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来源。“公厕门把手要特别注意。便前洗手比便后洗手更重要!手部接触带病毒的门把手后,再擦拭私处,就很可能造成感染。”刘彦春说。

  “病毒不带道德标签。”刘彦春接诊过一位47岁的新婚女性,没有任何婚外性行为,却被丈夫传染HPV病毒。追溯发现,丈夫的前妻正是因宫颈癌去世,丈夫本人是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将病毒传染给了第二任妻子。

  男性在HPV传播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病毒就像乒乓球一样,在人际传播。”刘彦春用这个生动的比喻,解释了HPV病毒在两性间的传播。20多年的临床实践让她确信:男性在HPV传播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男性感染HPV的机会不少。因为HPV就喜欢在皮肤黏膜上感染。”刘彦春表示,只要是人都可能感染HPV病毒。她特别建议包皮过长和有包皮垢、经常出现龟头炎的男性主动筛查,“这些人群更容易成为HPV病毒携带者”。

  刘军也坦言:“在临床中,有些男性特别抵触做HPV筛查,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责任。”

  正是意识到男性在HPV传播链中的关键作用,北京地坛医院开设了全国首个男女同筛共治的HPV特色门诊。为什么要男女同治?刘彦春用数据说话:患者单方治疗复发率高达32%,而性伴侣共同治疗后复发率降至7%。

  “传统宫颈病变门诊只管宫颈,但HPV感染可能涉及阴道、外阴、肛周……男性感染后更是求医无门。”刘彦春解释创立此门诊的初衷。该门诊整合了妇产科、皮肤科、中医科及感染科力量,采用中西医融合、以微波消融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力求保护女性患者宫颈完整性的同时争取清除病毒。

  世卫组织2020年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刘彦春认为关键在于打破性别壁垒:“只有全社会病毒池减小,感染的机会才会降低。”她期待“男女共治”模式推广至全国:“如果夫妻都把病毒当敌人而不是互相指责,我们离目标就不远了!”

  尽管阻力仍在,但变化正在发生。宋居翰分享经历后,也开始有男性网友咨询HPV预防以及筛查的事宜。

  在地坛医院HPV感染及相关特色门诊,越来越多男性陪同妻子检查。一位候诊的男士说:“以前觉得是女人的事,现在知道男人也有责任。”

  HPV感染防控不是女性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两性共同参与的公共卫生战。这场战役中,男性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实现。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宋居翰、徐惠、王灵华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思静 实习生 何锦奕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