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大国之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05日 04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8次组建联合军乐团。9月3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这个由1300多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奏响雄浑壮丽的乐曲,拉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序幕。
联合军乐团团长黄艳辉介绍,从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和其他部队抽组军乐骨干,组成了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乐团。
他表示,这一次为了突出纪念抗战胜利的主题,军乐团在曲目编排上特意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抗战作品,同时借鉴此前的成功经验,新创作了数首曲目。“既烘托了大会隆重庄严的氛围,又彰显了时代特色。既回顾历史,也展望未来。”黄艳辉说。
在演奏形式的编排上,军乐团整体设置了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并在前排设置了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
军鼓鼓面上,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题标识格外明显。第一排礼号手的小号下方,联合军乐团特有的号旗再次悬挂。
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王登梅感到,此次联合军乐团的亮相,展示出的是大国威仪。铿锵的军乐与我军国防力量的受阅画面完美匹配,“冲击感很强,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这也同时意味着,联合军乐团的演奏要求严格,标准极高。1300多人同时奏响10多种乐器,不同乐器间的配合必须默契,节奏要完全契合。
“无论是专业演奏员还是业余骨干,我们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达到‘千人如一人’。”王登梅说。
为此,联合军乐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演奏训练,较以往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王登梅拥有丰富的军乐团演出经验,这一次他结合专业,帮战友们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化演出方案。
军乐团还区分个人演奏、声部重奏和乐队合奏分步施训,围绕声部与乐队的融合、演奏与合唱的契合、乐团与方队的配合进行训练。针对部分演奏员演奏技巧需提升的问题,军乐团会定期召开“音乐会”,组织专家开展交流分享,并总结归纳各声部演奏难点区别拟定训练方案,甚至细化到了“一人一案”。
作为整个阅兵式上最早到场、最晚离场的队伍,联合军乐团全程站立演奏接受检阅。为了能在阅兵场上呈现出最完美的姿态,除了曲目背记和演奏技巧的训练,军乐团成员们还要每天练习持乐器站军姿,演奏训练时也全程站立训练。
小军鼓演奏员牛青青是站在联合军乐团第一排的20名女鼓手之一。演奏时,牛青青昂首挺胸,面带微笑,一双鼓槌在她手中翻飞,击打出铿锵有力的节奏。
在表演的众多曲目中,牛青青很喜欢《钢铁洪流进行曲》。当雄壮的音乐响起时,装备方队的检阅正式开始,为首的战旗方队擎官兵80面战旗猎猎迎风而来,“这就是我们要展现给世界的大国形象。”
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吕家杰本次入选联合军乐团,担任大镲演奏员。2019年,吕家杰第一次参加受阅,是在科研院校方队和战友们一起走过天安门。这一次,他站在天安门正对面,与联合军乐团一起接受检阅,感受有些不同。
“以前参加阅兵训练是练习步伐整齐,这一次是和那么多不同单位的战友一起合作演奏,感受到的是千人乐团团结一心的协作精神,和对演奏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吕家杰说。
不久后,吕家杰就将博士毕业。他已决定要去戍边,到西北工作。在吕家杰看来,此次参加联合军乐团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我要把在这里学到的团结、严谨的精神带到日常训练和科研中,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他郑重地说。
而第二次跟随联合军乐团受阅的牛青青,再次走上天安门广场依旧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作为演奏员同时兼任教练员,牛青青希望此次阅兵后,年轻的战友们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受阅精神带回到全军各部队,带回到祖国各地的战位上去。
“我们要奏响的,是大国和平之音。”这名女鼓手骄傲地说,“我们通过音乐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人民军队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05日 04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8次组建联合军乐团。9月3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这个由1300多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奏响雄浑壮丽的乐曲,拉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序幕。
联合军乐团团长黄艳辉介绍,从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和其他部队抽组军乐骨干,组成了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乐团。
他表示,这一次为了突出纪念抗战胜利的主题,军乐团在曲目编排上特意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抗战作品,同时借鉴此前的成功经验,新创作了数首曲目。“既烘托了大会隆重庄严的氛围,又彰显了时代特色。既回顾历史,也展望未来。”黄艳辉说。
在演奏形式的编排上,军乐团整体设置了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并在前排设置了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
军鼓鼓面上,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题标识格外明显。第一排礼号手的小号下方,联合军乐团特有的号旗再次悬挂。
联合军乐团总指挥王登梅感到,此次联合军乐团的亮相,展示出的是大国威仪。铿锵的军乐与我军国防力量的受阅画面完美匹配,“冲击感很强,体现出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这也同时意味着,联合军乐团的演奏要求严格,标准极高。1300多人同时奏响10多种乐器,不同乐器间的配合必须默契,节奏要完全契合。
“无论是专业演奏员还是业余骨干,我们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达到‘千人如一人’。”王登梅说。
为此,联合军乐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演奏训练,较以往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王登梅拥有丰富的军乐团演出经验,这一次他结合专业,帮战友们制订了一系列标准化演出方案。
军乐团还区分个人演奏、声部重奏和乐队合奏分步施训,围绕声部与乐队的融合、演奏与合唱的契合、乐团与方队的配合进行训练。针对部分演奏员演奏技巧需提升的问题,军乐团会定期召开“音乐会”,组织专家开展交流分享,并总结归纳各声部演奏难点区别拟定训练方案,甚至细化到了“一人一案”。
作为整个阅兵式上最早到场、最晚离场的队伍,联合军乐团全程站立演奏接受检阅。为了能在阅兵场上呈现出最完美的姿态,除了曲目背记和演奏技巧的训练,军乐团成员们还要每天练习持乐器站军姿,演奏训练时也全程站立训练。
小军鼓演奏员牛青青是站在联合军乐团第一排的20名女鼓手之一。演奏时,牛青青昂首挺胸,面带微笑,一双鼓槌在她手中翻飞,击打出铿锵有力的节奏。
在表演的众多曲目中,牛青青很喜欢《钢铁洪流进行曲》。当雄壮的音乐响起时,装备方队的检阅正式开始,为首的战旗方队擎官兵80面战旗猎猎迎风而来,“这就是我们要展现给世界的大国形象。”
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吕家杰本次入选联合军乐团,担任大镲演奏员。2019年,吕家杰第一次参加受阅,是在科研院校方队和战友们一起走过天安门。这一次,他站在天安门正对面,与联合军乐团一起接受检阅,感受有些不同。
“以前参加阅兵训练是练习步伐整齐,这一次是和那么多不同单位的战友一起合作演奏,感受到的是千人乐团团结一心的协作精神,和对演奏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吕家杰说。
不久后,吕家杰就将博士毕业。他已决定要去戍边,到西北工作。在吕家杰看来,此次参加联合军乐团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我要把在这里学到的团结、严谨的精神带到日常训练和科研中,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他郑重地说。
而第二次跟随联合军乐团受阅的牛青青,再次走上天安门广场依旧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作为演奏员同时兼任教练员,牛青青希望此次阅兵后,年轻的战友们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受阅精神带回到全军各部队,带回到祖国各地的战位上去。
“我们要奏响的,是大国和平之音。”这名女鼓手骄傲地说,“我们通过音乐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人民军队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