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漳州一位92岁老人的家中,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纪念章的主人是抗战老兵张宜顺。

  1933年,张宜顺出生于山东淄博的一个贫困家庭。1939年,他的哥哥张宜蕴响应号召加入八路军抗日游击队。

  1944年,张宜顺的父亲因抗日军属的身份被抓走审问,后逃脱前往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投奔张宜蕴所在部队。同年,张宜顺的母亲也带着他和幼小的妹妹,一路奔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全家相聚后,年仅11岁的张宜顺也投身抗战,成为鲁中军区后方医院三所的一名小看护员。

  张宜顺当时年纪小,害怕部队不要他,总是积极表现,不怕苦不怕累,大人能做的事,他也能做。

  1944年,八路军在沂水县歼灭守城日伪军,那是张宜顺第一次上战场救护伤员。在此次战斗中,八路军俘获了3名受伤日军士兵,张宜顺所在的班被安排照顾伤俘。

  刚开始,张宜顺对这个工作安排很不理解。他认为,咱们打日本侵略者还来不及,为什么要去护理照顾他们呢?

  指导员告诉他,日本帝国主义是死敌,但有些士兵是被强征的,要去感化他们。听进了指导员的话,张宜顺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照顾伤俘。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宜顺曾经照护过的战俘马山还写了讲稿,表达对抗战胜利的拥护。

  1952年12月,张宜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随部队南下,来到福建一所部队医院工作。此后,张宜顺不断学习、深造,一直读到大学,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

  1978年,张宜顺转业至福建漳州,曾任漳州市卫生防疫站党委书记、主管医师。

  如今,虽已92岁高龄,张宜顺仍常常走进学校、社区,讲述保家卫国的故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03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