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兰州石化炼油厂区,机泵轰鸣与青年讨论声交织。炼油一部装置区前,“青年讲师团”成员郗睿指着高耸塔林,讲述3年前班组连续72小时抢修的故事,将“苦干实干”的石油精神融入生产场景。这一幕,是兰州石化公司团委深耕青年思想引领的生动写照。

  “别讲大道理,青年爱听实在的。”兰州石化团委精准把握“网生代”青年特点,着力搭建理论与青年心田的桥梁。他们精选善思考、懂表达的90后、95后组建“青年讲师团”,让郗睿们带着“油味”故事走进班组。

  “原来理论也能讲得‘沾油味’、带‘青春气’!”青年员工汪洋说。宣讲团把党的创新理论拆解为装置抢修细节,将公司发展史转化为老工装里的记忆,用青年熟悉的语言让理论宣讲既具“青春气”又接地气。

  为让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该团委构建“团组织书记领学、公司团委督学、基层团支部联学、团员青年自学”机制。

  “沉浸式”研学增添厚度与温度。该团委组织青年走进贵州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宝塔山、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石油精神教育基地,透过历史转折、复原场景、父辈创业的老照片与旧工具,体悟精神内涵。“抽象的精神和理论就这样从纸面走向心田,从抽象变得具象。”汪洋说。

  仲夏的重催装置现场,管廊纵横,机泵轰鸣。32岁的王玉穿梭其间,巡检每一处装置。作为公司催化区域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他对装置了如指掌。这份熟稔源于5年积累:巡检路线上的足迹,数万字学习笔记。扎实的功底让他斩获全国催化裂化大赛个人金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第28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重任’对我们而言,就是让每一滴油发挥最大价值。”王玉的认知深化,得益于中国石油共青团西北协作区“青马工程”培训班的淬炼。兰州石化团委聚焦青年政治骨干培养,举办五期“青马工程”培训班。通过“选拔、跟踪、管理”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一批像王玉这样的青年成长为同事眼中的标杆。

  “看得见的榜样,就是最生动的哲理。”该公司团委书记朱海兵说。

  “这张装置旁的合影,点赞破百了!”刚下夜班的黄浩刷着公司团委新媒体平台,发现自己参与的“节日我在岗”专栏成了热议话题。此类引发青年共鸣的互动,在“节日我在岗”“为党庆生”等特色专栏已成常态。

  兰州石化团委不断创新载体,拓展思想引领阵地,凝聚青年奋进力量。兰州石化建成投产65周年之际,青年员工主演的情景剧《跨越时空的对话》广受好评。青年演员们再现老一辈“人拉肩扛”的艰辛与新一代科技报国、绿色发展的担当。“穿上‘老工装’念着当年口号,仿佛穿越时空。”参演青年王真说。

  思想引领既在高光时刻,也藏于点滴关怀。刚入职的刘泽华曾在公司团委“520”联谊活动现场放下拘谨。2024年,500余名青年参与此类联谊交友活动。兰州石化公司团委聚焦青年急难愁盼,扎实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交友联谊、文体活动、节日慰问等,织就关怀网。

  “在这里,青年奋斗有方向,成长有关怀。”兰州石化公司党委书记徐文学说,兰州石化的青年正在生产一线奏响奋斗乐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2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