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刷手机、跷二郎腿、瘫坐沙发、趴桌午睡……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都成为脊柱疾病发病的诱因。
“脊柱疾病发病趋于年轻化。”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林定坤表示,有些十二三岁学生的脊柱肌肉已开始出现疼痛、无力等症状。近年来,门诊接收的年轻患者增加了好几倍,颈椎问题在年轻人中较为突出。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疾病是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一名推拿科博士研究生,张天康在广东省中医院接触的患者有八成以上都是他的同龄人——年龄在18-35岁的学生和上班族,主要症状是肩颈、背部的酸痛。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感觉自己肩膀或者脖子比较僵硬,即使没有到达疼痛的程度,也会来推拿科进行推拿放松。”
颈椎劳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久坐、姿势不正确等问题日益突出,颈椎健康亮起红灯。
30岁的王小新是广告公司项目管理人员,每天需要面对电脑工作9-10个小时。久坐和不良姿势让她的颈椎承受了巨大压力,她常常感觉肩颈疲劳、不适。在左手手掌发麻持续一个月后,她来到中医院检查,确诊为颈椎病。
钢琴专业的大学生钟丽丽每天要进行6个小时的钢琴练习。长时间练琴后,她感觉肌肉僵硬、肩膀酸痛,甚至出现吃饭时拿不起筷子的情况,但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她并未重视。备考研究生期间,除了高强度练琴,她还要长时间伏案学习,她的肩颈疼痛不断加重,经医生检查,她的颈椎曲度变直。
27岁的语文老师鲁一宁健身时发现自己有“高低肩”,体态不佳。尽管没有出现明显的颈椎、腰椎的疼痛,但她还是主动到中医院进行检查和理疗。检查显示,她的腰椎存在轻度侧弯。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和电脑,久坐,坐姿不正确,缺乏运动等习惯,都容易导致肌肉紧张、痉挛,是加速脊柱退变的重要因素。”林定坤解释,不是所有的颈部疲劳、疼痛都是颈椎病。颈椎劳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般先出现颈部肌肉疲劳,逐步发展成颈椎曲度改变,最终椎间盘突出、错位,引发颈椎病。
预防颈椎病等脊柱疾病需要“养”
“我们讲‘上医治未病’。”在林定坤看来,预防颈椎病等脊柱疾病,要把“养”字排在前面。他建议,日常保健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力学方面,应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弓背、跷二郎腿等不良坐姿,每坐40分钟到1小时要起身活动,并选择高度适宜的桌椅,避免头颈前探,可以使用斜板、支架等将电脑或书籍垫高,减少低头;心理方面,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精神压力大会导致肌肉紧张、不协调,进而引发脊柱生理性的问题;运动方面,要注重体育锻炼,强化肌肉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上班族可以在休息时进行挺腰、伸手臂、撑肩膀的动作,放松肩颈,也可以练习八段锦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以有效缓解全身的疲劳和肌肉的僵硬。”林定坤说,家长在孩子长时间伏案学习后,可以给孩子进行简单轻巧的按摩,或者用中药盐包热敷,缓解肌肉的紧张。
此外,健身人群也要重视脊柱健康。“部分健身者因训练强度过大,引发脊柱肌肉拉伤。”张天康说,训练后没有及时进行拉伸放松,脊柱肌肉容易紧张、僵硬。他建议,健身人士应在健身前充分热身;健身过程中保持动作的规范,进行举重等力量训练时应循序渐进;健身结束后要进行拉伸放松。
走出脊柱健康的认知误区
王小新在推拿科进行了按摩和仪器治疗,手麻缓解了不少,效果很明显。钟丽丽在中医院接受了按摩、牵引、针灸等治疗。每次治疗结束后,她的肩颈疼痛都能得到明显的缓解,但重新开始长时间练琴或学习后,疼痛症状又会复发,甚至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反应。医生专门录制了视频,指导鲁一宁居家锻炼的方法,以增强她腰背肌肉力量,加上按摩治疗,鲁一宁的腰椎侧弯得到明显改善。
一些患者存在脊柱健康的认知误区,试图找到某种特效药物或治疗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林定坤认为,筋骨的劳损是日积月累的,如果不良习惯没有改变,即使治疗后症状缓解了,病情过段时间又会复发。脊柱保健需要持之以恒,坚持规律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姿势,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为放松肌肉,按摩仪、筋膜枪、颈托等工具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林定坤表示,“这些工具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但必须科学使用。筋膜枪要避开骨骼和关节部位,颈托不能长时间佩戴,否则反而可能造成肌肉依赖和功能退化。”他强调,保护脊柱健康,最重要的还是坚持锻炼,保持姿势正确等良好习惯。如果出现长时间无法缓解的肩颈等部位的疼痛,手麻,走路不稳,完成写字和敲键盘等精细动作能力下降,严重眩晕等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
(为保护患者隐私,应受访者要求,王小新、钟丽丽为化名)
实习生 何锦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