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列其中,成为我国6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

  作为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和城市文明起源地,宝墩遗址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古蜀文明之源,长江上游文明之光”。

  如今,掩映在成都平原诗画风光里的宝墩遗址,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探秘古蜀之源。而它所在的成都市新津区,正以此为核心,构建“一核三片六廊”全域文旅空间格局,塑造“古蜀之源·诗画新津”文旅品牌,把这片土地打造成“诗意闲适、近悦远来”的天府微度假首选地。

  “农业+文旅”“体育+文旅”在新津蔚然成风

  新津区位于成都南部。1400多年前,北周孝闵帝因“新渡口”设置新县,命名“新津”,沿用至今,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独特的山水生态禀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新津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旅胜地。除了宝墩遗址,新津还拥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观音寺纯阳观,以及端午龙舟会、火牛阵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生态方面,新津境内五河汇聚、两山相拥,主要河流水岸线超过150公里,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不仅如此,新津还在乡村、体育等领域开拓了文旅发展的新天地。新津区打造了四川省“三农”工作的重要平台窗口——天府农业博览园,创新思路把农业博览会展平台建在大田里,通过培育超长花期的“多彩油菜花海”,发展千亩农田里的“春天经济”,延长了乡村旅游旺季。

  作为“农业+文旅”深度融合的样例,2025年1月至6月,天府农博园举办各类活动310场次,吸引游客171.3万人次,被誉为“田园里的消费新地标”。

  近年来,随着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12届世界运动会等一批国际赛事落地成都,“体育+文旅”在新津蔚然成风,打开了文旅发展的新天地。

  “端午龙舟+国庆赛艇”的赛事IP带动了新津文旅事业的热度。2024年新津举办的端午龙舟会,带动全区接待游客3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68.21%。

  而在天府农博园,通过举办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2025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运动技能大赛·成都站、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体育系列赛啦啦操比赛(川西赛区)、“奔跑吧·少年”2025年川渝幼儿趣味轮滑嘉年华活动等赛事活动,吸引观赛游客7万余人次,打响了“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文旅品牌。

  “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再上新高度

  坐拥山水之秀、人文之胜,新津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近期新津区提出,推进“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津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核三片六廊”构成了新津全域文旅的空间格局。“一核”即为刚刚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宝墩遗址,这里将打造成集遗址展示、考古研究、研学旅行等功能于一体的宝墩文化核心展示区。

  “三片”即梨花溪文旅融合片区、天府农博农旅融合片区、通济古堰体旅融合片区,植入多元复合消费体验场景,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会展、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等新型业态。

  “六廊”即在新津境内的南河、西河、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岷江等江河沿线,打造自然与商业、体育、文化融合的滨水休闲新场景,建设活力滨水体验岸线。

  基于“一核三片六廊”的空间格局,新津提出了“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全域景区化、场景特色化、体验多元化、运营市场化。

  比如,依托天府农博园等载体资源,新津加大青少年、儿童赛事培育引进力度,大力发展飞盘、围棋、橄榄球、匹克球、儿童平衡车、绿道自行车等时尚赛事。依托境内两所省级体育运动学校和丰富的水域资源,新津大力发展龙舟、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趣味性运动培训和日常活动,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古蜀宝墩”“千年鱼味”“天府农博”“花漾新津”“水城双赛”……在“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的态势下,新津亮出了一张张靓丽的特色名片,加快塑造“古蜀之源·诗画新津”文旅品牌。

  (信息来源:成都新津区)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3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