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太美了,我还想去!”暑假期间,北京市八一学校二年级(4)班的饶梓晴与家人一同前往新疆旅行。这次旅程让她既领略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深入体验了当地的多元文化。
在伊犁州伊宁市喀赞其文化旅游区的石榴花展览馆,饶梓晴收获颇丰。这座集文化展示与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场馆,通过图文、实物及数字化手段,生动呈现了伊犁多民族共居共荣的历史。馆内陈列的各民族服饰和仿真美食令她大开眼界,尤其是回族宴席菜“九碗三行子”激发了她的好奇。当晚,全家便前往回族餐厅品尝这道特色菜,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体验。
此行让饶梓晴重温了课本知识。二年级语文课文《葡萄沟》中描述的葡萄品种、颜色及葡萄干制作过程,在现实中生动再现。亲眼见到各式葡萄、品尝美味葡萄干后,她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原来世界上存在这么多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习俗。”饶梓晴和从事出版工作的母亲都是作家李娟《羊道》系列散文的忠实读者,书中描绘的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令她们向往。为此,她的父亲安排全家在哈萨克族的毡房住宿一晚,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跟老师们读万卷书,随家人们行万里路。”饶梓晴的妈妈告诉记者,在旅行安排中,她注重通过细节培养孩子的能力。确定旅游目的地前先征询孩子们的意见,这是对他们自主权的认可;带孩子们一起查看新疆地图、制订旅游路线,培养项目管理能力;因天气原因取消独库公路的行程,引导孩子们学会面对现实、灵活适应,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年级的武文泽在浙江嘉兴的旅程同样充实。
“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少先队员要认真学习‘红船精神’,克服困难,坚定理想。”他瞻仰了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了解革命先驱们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
西塘古镇的江南水乡风情给武文泽留下深刻印象。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景致,让课本中的诗句跃然眼前。武文泽用相机定格这些瞬间,幻想自己化身国风少年,与伙伴们在河边嬉戏捕鱼。
“人类应尊重大自然,避免过度开发,地球才能长久为我们提供栖息之所。”此行让他再次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AI设计师,开发能修复生态、减少环境破坏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产品。
“自然风光能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与审美,完善的基础设施则提供安全便捷的环境,让孩子专注感受自然之美。”武文泽的父亲坦言,在挑选暑期目的地时,他尤其注重这两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璐璐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