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高中班:梦想从这里启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2日 01版)
云南希望工程再传捷报:2025年全省7个“希望高中班”的350名“希望学子”顺利参加高考,其中274人达到特控线,308人跻身本科线,高考成绩创下“希望高中班”近年来新高。
高中阶段教育不仅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也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对于每一个青少年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全面深化青基会系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实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动,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云南、浙江、广西等省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希望伙伴计划”框架下持续深化推进“希望高中班”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进行集中、持续的资助和帮扶,引导受助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履行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
山区学子的升学圆梦
在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会泽县东陆高中,“希望高中班”的喜报震动了县城:全班50名学生中,物理类43人,历史类7人,600分以上达到40人,占总人数80%;其中,物理类600分以上35人,历史类600分以上5人。特控线和本科上线均实现了100%,平均分620.63分。班主任望着学校光荣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不禁感慨:“3年前,这些孩子还在为每月生活费发愁。”
云南青基会“希望高中班”项目,正在为这样的蜕变搭建坚实桥梁。项目通过联动捐赠方、团组织、教体局及学校等多方力量,对达到合作高中录取分数线且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开展入户家访,精准识别品学兼优的拟受助学生,经过公示后纳入“希望高中班”学习生活。为了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接受高中教育,安安心心求学,从高一开始,云南青基会每月为每位学生发放750元生活补助,这份温暖的支持将一直陪伴至高中毕业。
“希望高中班”的熊杰涵同学是今年会泽县高考物理单科状元。在被问及其拼搏奋斗的动力时,他的回答朴实而有力:“我们害怕辜负每一份善意。”
在2025届“希望高中班”毕业典礼上,张庭铭同学感言:“是善意的引路人让我们跨越山海,得以畅游知识的海洋。”李艳丽同学也感慨:“持续整个高中阶段的集中资助,让我们能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因为家人重病,曾经的我胆怯害怕,家庭原因总是让我背负着压力和忧虑,自卑懦弱。而如今的我阳光开朗、不惧困难。因为在我身后,还有整个希望班,能够让我不负韶华、绽放青春。”楚雄一中希望高中班毕业生罗珅辉说。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温暖人生,责任成就未来”已然成为希望班同学的共鸣。
2013年至今,云南青基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募集资金4134.8万元,成功在云南省8个州(市)13个县(区)开设了25个“希望高中班”,累计资助2559名高中生。其中1500名学生已经完成高中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各地高校,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目前,250名同学已大学毕业,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着青春力量。
微光成炬的爱心循环
25年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28名初中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却因为家境贫寒面临辍学。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28名优秀学子不仅全部免费就读苍南县狮山高级中学“希望班”,每月还获得来自希望工程的生活补助。
2003年,“希望班”的同学们全部考上大学,如今他们成为了教师、医生、公务员、科研工作者……2022年3月,他们看到《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的报道后,28人一致决定以“希望班”的名义在浙江青基会设立“微光爱心基金”,接力希望工程。
微光成炬,凝聚大爱,这是取名的用意。在“微光爱心基金”设立一个月后,他们带着文体用品,走进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育才学校。这是一所希望小学,也是富阳最早的专门接收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入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时有500多名学生。
活动现场,四年级学生小张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在学校礼堂,当其他孩子围在一起热烈参与活动时,她独自沉默地站在角落。经沟通得知,小张一家从外地来到富阳,父母又辗转去了其他城市打工,只留下她和爷爷奶奶在富阳生活。
“捐钱捐物还不够,这些孩子更需要陪伴。”“希望班”毕业学子陈邦祥说。从那之后,他们在资助项目中专门增加了心理辅导和陪伴关怀的内容,让温暖真正触达孩子的内心。
改变就在这样的陪伴中发生。近年来,每隔两周都有志愿者走进小张家,陪她读绘本、做游戏,用耐心陪伴驱散她内心的孤独。慢慢地,曾经沉默的小姑娘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微光爱心基金”筹集资金约27万元,不仅结对资助苍南县山区学校,还组织留守儿童观看电影《哪吒》、带他们零距离体验“杭州六小龙”之一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这些充满温情的公益项目,像点点星光洒向杭州、温州、四川泸定等地,照亮了更多孩子的成长路。
“希望班”的同学们继续传递着希望工程的温暖火种,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那些曾经身处困境的孩子,正如当年的他们一样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以善意回应善意,用爱心激荡爱心,让这份温暖的能量如涟漪般层层荡漾开来,穿透困顿与迷茫——这便是“希望班”所承载的希望,是让爱与希望在时光里生生不息的力量。
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
每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云南各地的“希望高中班”都会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新学期的“奋进新征程·永远跟党走”视频打卡传递青春志向,五四主题研学追溯红色记忆,“开学第一课”播撒成长种子,公益徒步磨炼坚韧品格,毕业欢送会承载殷切期盼。成长之路上始终有温暖陪伴。
2024年暑假,会泽县“希望高中班”的受助学生踏上了为期五天的昆明、丽江研学之旅。他们在红色课堂里重温红军长征过丽江的英雄故事,在生态展馆中探寻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在科技与自然的交融中,真切触摸到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
走进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2023级希望班的陈淼同学眼神明亮:“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当年红军长征途经丽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我们曾被生活绊住脚步,是希望工程一直陪伴在身边。我们要带着这份陪伴的力量,做一个眼里有光的人,满怀初心向前进,奋楫万里奔光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绿色工厂参观活动中,2023级希望班的耿飞同学说:“高科技、高质量、高技能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这次活动在我心中播撒下了科技和绿色的种子。”
“我们资助的不只是学生,更是培育未来守护红土高原的种子。”资助“希望高中班”的贝泰妮集团负责人看着学生设计的濒危物种保护方案表示。
“希望高中班”是“希望伙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集中、持续的资助和陪伴,项目内涵不断丰富,运行机制逐步优化,在传统的学生资助的基础上,项目更注重通过长期跟踪培养,帮助同学们养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2日 01版
云南希望工程再传捷报:2025年全省7个“希望高中班”的350名“希望学子”顺利参加高考,其中274人达到特控线,308人跻身本科线,高考成绩创下“希望高中班”近年来新高。
高中阶段教育不仅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也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对于每一个青少年未来人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全面深化青基会系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实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动,近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云南、浙江、广西等省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希望伙伴计划”框架下持续深化推进“希望高中班”项目,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进行集中、持续的资助和帮扶,引导受助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履行助学育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使命。
山区学子的升学圆梦
在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会泽县东陆高中,“希望高中班”的喜报震动了县城:全班50名学生中,物理类43人,历史类7人,600分以上达到40人,占总人数80%;其中,物理类600分以上35人,历史类600分以上5人。特控线和本科上线均实现了100%,平均分620.63分。班主任望着学校光荣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不禁感慨:“3年前,这些孩子还在为每月生活费发愁。”
云南青基会“希望高中班”项目,正在为这样的蜕变搭建坚实桥梁。项目通过联动捐赠方、团组织、教体局及学校等多方力量,对达到合作高中录取分数线且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开展入户家访,精准识别品学兼优的拟受助学生,经过公示后纳入“希望高中班”学习生活。为了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接受高中教育,安安心心求学,从高一开始,云南青基会每月为每位学生发放750元生活补助,这份温暖的支持将一直陪伴至高中毕业。
“希望高中班”的熊杰涵同学是今年会泽县高考物理单科状元。在被问及其拼搏奋斗的动力时,他的回答朴实而有力:“我们害怕辜负每一份善意。”
在2025届“希望高中班”毕业典礼上,张庭铭同学感言:“是善意的引路人让我们跨越山海,得以畅游知识的海洋。”李艳丽同学也感慨:“持续整个高中阶段的集中资助,让我们能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因为家人重病,曾经的我胆怯害怕,家庭原因总是让我背负着压力和忧虑,自卑懦弱。而如今的我阳光开朗、不惧困难。因为在我身后,还有整个希望班,能够让我不负韶华、绽放青春。”楚雄一中希望高中班毕业生罗珅辉说。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温暖人生,责任成就未来”已然成为希望班同学的共鸣。
2013年至今,云南青基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募集资金4134.8万元,成功在云南省8个州(市)13个县(区)开设了25个“希望高中班”,累计资助2559名高中生。其中1500名学生已经完成高中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各地高校,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目前,250名同学已大学毕业,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着青春力量。
微光成炬的爱心循环
25年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28名初中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却因为家境贫寒面临辍学。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28名优秀学子不仅全部免费就读苍南县狮山高级中学“希望班”,每月还获得来自希望工程的生活补助。
2003年,“希望班”的同学们全部考上大学,如今他们成为了教师、医生、公务员、科研工作者……2022年3月,他们看到《习叔叔连续十二年资助我圆“读书梦”》的报道后,28人一致决定以“希望班”的名义在浙江青基会设立“微光爱心基金”,接力希望工程。
微光成炬,凝聚大爱,这是取名的用意。在“微光爱心基金”设立一个月后,他们带着文体用品,走进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育才学校。这是一所希望小学,也是富阳最早的专门接收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入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时有500多名学生。
活动现场,四年级学生小张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在学校礼堂,当其他孩子围在一起热烈参与活动时,她独自沉默地站在角落。经沟通得知,小张一家从外地来到富阳,父母又辗转去了其他城市打工,只留下她和爷爷奶奶在富阳生活。
“捐钱捐物还不够,这些孩子更需要陪伴。”“希望班”毕业学子陈邦祥说。从那之后,他们在资助项目中专门增加了心理辅导和陪伴关怀的内容,让温暖真正触达孩子的内心。
改变就在这样的陪伴中发生。近年来,每隔两周都有志愿者走进小张家,陪她读绘本、做游戏,用耐心陪伴驱散她内心的孤独。慢慢地,曾经沉默的小姑娘脸上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微光爱心基金”筹集资金约27万元,不仅结对资助苍南县山区学校,还组织留守儿童观看电影《哪吒》、带他们零距离体验“杭州六小龙”之一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这些充满温情的公益项目,像点点星光洒向杭州、温州、四川泸定等地,照亮了更多孩子的成长路。
“希望班”的同学们继续传递着希望工程的温暖火种,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那些曾经身处困境的孩子,正如当年的他们一样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以善意回应善意,用爱心激荡爱心,让这份温暖的能量如涟漪般层层荡漾开来,穿透困顿与迷茫——这便是“希望班”所承载的希望,是让爱与希望在时光里生生不息的力量。
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
每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云南各地的“希望高中班”都会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新学期的“奋进新征程·永远跟党走”视频打卡传递青春志向,五四主题研学追溯红色记忆,“开学第一课”播撒成长种子,公益徒步磨炼坚韧品格,毕业欢送会承载殷切期盼。成长之路上始终有温暖陪伴。
2024年暑假,会泽县“希望高中班”的受助学生踏上了为期五天的昆明、丽江研学之旅。他们在红色课堂里重温红军长征过丽江的英雄故事,在生态展馆中探寻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在科技与自然的交融中,真切触摸到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
走进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2023级希望班的陈淼同学眼神明亮:“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当年红军长征途经丽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我们曾被生活绊住脚步,是希望工程一直陪伴在身边。我们要带着这份陪伴的力量,做一个眼里有光的人,满怀初心向前进,奋楫万里奔光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绿色工厂参观活动中,2023级希望班的耿飞同学说:“高科技、高质量、高技能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这次活动在我心中播撒下了科技和绿色的种子。”
“我们资助的不只是学生,更是培育未来守护红土高原的种子。”资助“希望高中班”的贝泰妮集团负责人看着学生设计的濒危物种保护方案表示。
“希望高中班”是“希望伙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集中、持续的资助和陪伴,项目内涵不断丰富,运行机制逐步优化,在传统的学生资助的基础上,项目更注重通过长期跟踪培养,帮助同学们养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