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展厅里,一张黑白照片静静诉说着历史——周子昆身着新四军军装骑在马上,挂着风霜的面容和褶皱的衣衫透出常年征战的痕迹。“这是周子昆在皖南泾县的留影。”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李丹宁说。
李丹宁介绍,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周子昆与叶挺等率部浴血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分散突围。在顽军严密封锁各个路口、渡口,并每天派出大批部队搜山的情况下,周子昆等人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我们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冲出去,找到部队继续战斗!”李丹宁说,“这是周子昆直到牺牲前,都在勉励大家的话。”
周子昆190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此后随朱德、陈毅等转战闽赣粤湘边界。
1928年,周子昆随同朱德向井冈山转移。在行军途中,他带头捡起牺牲同志留下来的步枪,自己背了3支。团参谋长见他负伤后身体虚弱,劝他扔掉一两支。周子昆答,“你别小看这3支枪,到了井冈山就成一个班”。
同年,周子昆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十八团一营营长。部队整编后,别的营、连人多枪少,而周子昆的一营不仅保证每人1支枪,还多出10余支。
1937年,周子昆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兼任队长,后被任命为该校训练部部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周子昆参加新四军的组建工作,任新四军副参谋长。他参与组织部队向苏南、皖中、皖东敌后挺进,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8月,周子昆兼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他治军严格,重视司令部建设与部队的教育、训练,亲自编写教材和授课,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
1940年,周子昆得知妹妹被贫病折磨去世,母亲正患肺结核,含泪写下家书:“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而为人类幸福与解放向前奋斗。”
1941年3月,周子昆在泾县被叛徒杀害,时年40岁。
李丹宁认为,周子昆为革命奋斗终身,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真正用生命展现出了“信仰的力量”。
方圆 张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