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福州市八一七北路,立有一个刻着“朱紫坊”三字的牌坊,往里步行约50米走进朱紫坊22号,便是萨家大院,这也是国民革命军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烈士的故居。
萨家大院的厅堂里悬挂着萨家先贤的画像,其中一幅画像是我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旁边的一幅就是他的侄孙、海军抗日英雄萨师俊。
萨师俊的外甥刘新法在萨家大院出生,至今仍在这里生活。今年73岁的刘新法满头白发,在讲起萨师俊生平事迹时,思路清晰,每讲到动情的细节处,总不禁哽咽。
刘新法介绍,萨师俊出生于1895年,是家中次子,他的大哥萨本新和三弟萨本炘也曾供职于海军。受到海军世家的熏陶,萨师俊自幼便以雪中日甲午海战之耻为奋斗目标。他曾对兄弟说:“强国莫急于海防,忠勇莫大于卫国,我兄弟宜习海军,亦我民族武德之传统也。”
后来,萨师俊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服役于中国海军。历任江贞、建安两舰副舰长,公胜、青天、顺胜、威胜等舰舰长,海军闽厦警备司令部副官处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部参谋等职。
1935年2月,萨师俊被委任代理中山舰舰长一职,不久被正式任命为该舰第13任舰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萨师俊于1938年6月参加武汉会战,率部在长江水域执行施放水雷及运输任务,历经各次战斗。是年10月,日军逐步进逼武汉,中山舰奉令调到武汉金口封锁航道。
10月24日,日军大举出动袭击中山舰。萨师俊指挥战士们猛烈还击,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击落敌机3架,激战数小时。
当日下午,日军再次派出6架轰炸机进攻中山舰。由于缺乏空中飞机的保护,孤军迎战的中山舰处于劣势。在惨烈战斗中,炸弹击中舰体左舷,使舵机失去控制,后又击中舰桥右侧,火光冲天。
萨师俊不幸被炸断了双腿倒在血泊中,官兵也伤亡严重。在中山舰即将沉没时,幸存士兵想强行把受伤的萨师俊抬上舢板,但萨师俊拒绝撤离,誓与军舰共存亡。在日军战机的扫射中,萨师俊最终与中山舰一起沉没,壮烈殉国,年仅43岁。
是役,中山舰共阵亡官兵25人、轻重伤20多人,是抗日战争中伤亡官兵最多的一艘军舰,萨师俊成为抗战时期阵亡的职衔最高的海军军官。
刘新法还提到,当年在为萨师俊举办的追悼会上,萨家女眷纷纷拿出家中的金银细软送给前来吊唁的海军同仁,让他们拿去换钱,用作中国海军抵御日军侵略之用。
为传承优良家风,萨氏家族会定期制作一份叫《萨氏家风》的内部刊物。萨家第20世后人萨力不久前负责把萨师俊生平事迹编入《萨氏家风》中。他告诉记者,通过这个工作,他对先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时刻激励着自己。
萨师俊的侄子萨方红说,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先辈英烈事迹、爱国奋进,他们续写了“中山舰长不惜死,浴血长江扫敌寇”这句诗,把它加入祖德颂中,并在祭祀时诵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0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