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影灯下观察光与影的奥秘,用纸筒和卡纸模拟火箭发射,拿纸片和吸管制作出旋转的小纸片……近日,合肥包河区万国农贸市场的活动中心里,一张张小脸上满是专注与兴奋,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先是动手尝试科学小实验,再依次站到桌子前方,跟着音乐跳上一段舞蹈,表演“看家才艺”。

  当天,滨湖世纪社区金翰居委会与合肥师范学院合作的“菜场娃娃”行知学堂暑托班正式结业。一个月内,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5点,来自合肥师范学院的学生志愿者在此开设行知文化、手工剪纸与绘画、物理科普小实验、航天知识科普等趣味课程,陪伴万国农贸市场商户的孩子过暑假。

  万国农贸市场是合肥包河区规模最大的菜市场,经营户近千家,辐射周边15万居民。今年也是“菜场娃娃”学堂连续第三年“开课”,旨在为市场商户解决暑期带娃难的痛点问题。

  合肥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刘静珊是“菜场娃娃”学堂负责人。她记得,刚来到学堂时,一年级的龚相南总爱抢别人的水笔,一旦被老师批评,他就趴在桌上不理人。后来,刘静珊发现他其实很想和大家玩,只不过不知如何表达。做游戏时,刘静珊故意让他当“裁判”,教他怎么说“请排队”“轮到你了”等词语。

  果然,龚相南那天没吵闹,还将自己的贴纸分给了其他小朋友。放学时,他拉着刘静珊的衣角问:“明天我还能当裁判吗?”那一瞬间,刘静珊觉得,改变不是突然发生的,是藏在每句话里的。

  3年来,滨湖世纪社区“菜场娃娃”学堂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无人问津,到今年名额“靠抢”。水果商户魏慧琴是9岁男生孙浩轩的妈妈,她从社区微信群里得知学堂开设并报名,早上5点到晚上9点是水果摊营业时间,她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在菜场里乱跑,也不爱做作业。将孙浩轩送去“菜场娃娃”学堂后,孩子学了语文、数学、英语、手工画知识,回家还为妈妈叠了千纸鹤。“能感觉到学堂学习氛围很好,老师们亲切、认真。”魏慧琴说。

  四年级学生余蓉清今年10岁,打出生起,大部分时光在农贸市场里度过。父亲余树生和妻子经营的菜摊每天凌晨4点多营业。生意不忙的时候,余树生会站在活动中心窗外看孩子和志愿者互动以及做手工的场景,十分欣慰。

  下课后,余蓉清路过菜摊会和父母打招呼,然后自己回家。她自豪地告诉爸爸:“我是第一个敢在学堂发言的学生!”

  “商户们起早贪黑,维系着千家万户的日常所需。陪伴他们,意义不止于减轻商户的负担,也为在菜场长大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空间。这份托举让商户们知道,他们为城市添砖加瓦时,有人在为他们的小家托底。”合肥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王康乐说,通过和孩子们相处,自己慢慢明白,得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他们的小纠结、小快乐都藏在童真里,好的教学是找对方法,让他们愿意听、能听懂。

  刘静珊说,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课堂,志愿者设计了手工课、绘画课等全员参与的课程,让大家在动手协作中找到归属感。而对于相对抽象的航天知识或英文单词,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熟悉英文表达,或是把单词编成儿歌,大家边唱边记。“我们的陪伴,是让他们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有地方撒欢、有人教他们念诗画画,不用担心‘爸爸妈妈下班陪我们会不会太累’。”

  合肥师范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周瑞雪注意到,三年级学生徐艺洁有些内向,每次写作业时间,志愿者都会与她谈心。志愿者发现徐艺洁绘画方面的天赋,在课上她画了冰淇淋、荷花和青蛙等图案,并积极和他人分享。“有一次上课,她还给志愿者拿来小礼物,把大家当成她的朋友。我觉得,老师和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要关注每位学生个性的差异。”

  周瑞雪感慨,菜场商户是城市发展的一块拼图,但他们撑起家庭重担和责任的同时,却常常缺席孩子的成长。志愿者陪孩子过暑假,其实是在给这些“城市拼图”的背后,加一块“安心”的拼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08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