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与时事热点联系紧密是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鲜明特点。思政课教师如何练就讲好“时事热点”基本功?如何提升时事热点与教学的适配度?我认为,在一个时事热点进入思政课堂之前,需要过“五关”。

  一是“持续关”,处理好“快”和“好”的关系。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瞬息万变。这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持续关注时事热点,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而如果教师只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则会“乱花渐欲迷人眼”,陷入或盲目或滞后的状态,导致“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一知半解”等问题。

  更好的做法是,不满足于一时的热度和了解,而是不间断地追问“后来怎么样了”,分门别类地挖掘时事热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盲目“追着热点跑”,而是始终与时代保持同步,追求时效性与深度性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当你在一个领域持续深耕时,热点总会“追”上你。比如,“新质生产力”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被写进了思政课程教材。但是,持续关注新闻的思政课教师会知道,“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的。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到了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首次被广泛报道。如果能有意识地提前准备、引入课堂,就是一步超越教材、让学生有所启发的思政课“先手棋”。

  二是“核实关”,处理好“真”和“假”的关系。一个时事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引发舆情,滋生网络谣言,也往往有人“蹭热点”“带节奏”,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反转”。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热点可以进课堂?什么热点不应进课堂?对此,我们必须慎之又慎、严格筛选、小心查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标准,严把“审核关”。

  首先,要核实“日期”和“产地”,确定官方“首发员”,不使用“二传手”或AI合成的热点信息。其次,应注意区分哪些表述是“事实判断”,哪些是“价值判断”。最后,坚决抵制和防范“饭圈文化”“低级红”“高级黑”等反面热点的侵蚀,让胡编乱造的“瞎说风”、明褒实贬的“讥讽风”远离课堂。

  三是“深思关”,处理好“是”与“非”的关系。时事热点折射着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往往会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对于热点内容的解读和评论很多,但能够做到深入肌理的并不多。在课堂中引入一个时政热点时,教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诉诸四个“认真想一想”后再给学生讲。

  首先是往“别处”想一想:当事人的说法、看法、想法、做法都是什么?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有着利益关切的群众都发出了哪些声音?学生可能会怎么想,又折射出他们怎样的思想困惑?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其次是往“深处”想一想:热点背后的本质什么?事件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另外,要往“高处”想一想: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高度看待时事热点?热点中的哪些评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对应着什么样的价值引领点?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更高目标?怎样透过热点引导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最后,要往“反面”想一想: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同时,还可以追问“为什么不是这样”。

  四是“呈现关”,处理好“彼”与“此”的关系。时事热点往往涉及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单一的叙述方式难以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教师最好不要一味“搬运”时事热点,也不要“一哄而上”,停留在简单的“时事播报”上。好的教学呈现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我们应祛除教学中的喧嚣浮躁,避免偏执立场或主观臆断,采用故事化叙述、数据可视化、图表辅助等多元化表达方式,梯次配置、精准呈现,增强表达的规范性和客观性,把热点全景式再现给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不能孤立地讲热点,而是要不断探索适合的呈现方式,把热点联系起来讲、放在“关系”中讲。比如,对于理论类热点,可用“关键词”的形式呈现,联系实践去讲;实践类热点,放在其同理论的关系中去讲,用“动态图”等方式呈现;成就类热点,可用“成绩单”呈现,联系问题去讲;问题类热点,可用“短视频”方式呈现,放在其和成就的关系中去讲,让学生懂得“成就是在克服问题的斗争中取得”的道理。

  五是“讨论关”,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时事热点的一个特点是“人人关心,都有见解”,加之教师和学生容易处于“信息茧房”之中,面对海量信息,很可能忽视注意力之外的信息和事实,陷入以偏概全的认知误区。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对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事热点的教学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师生共同探索真理的过程。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坚持以量求质、延迟评判、实事求是,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引导学生彼此说服,通过充分的交流,促进不同观点之间取长补短,做到以理服人,实现教学相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在讨论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引领。

  时事热点是讲好思政课的鲜活素材,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带领学生分析和思考这些热点事件和现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引导学生将对时事热点的个人体验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刘强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0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