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前夕,由国家疾控局指导、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大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世界肝炎日我国政府的宣传主题——“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卫生健康部门、学术机构、公益组织及媒体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当前防治形势与行动路径。乙肝给全世界的卫生事业带来极大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具体目标包括: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死亡率减少65%,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夏刚在会上谈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病毒性肝炎防治成效显著,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数大幅减少,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提出的防控目标。病毒性肝炎经血传播和医源性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经消化道传播明显降低,9个省市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以下,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标准。夏刚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总结下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因时、因势、因地优化防治策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不同时期防控形势,支持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防治策略,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
二是持续规范推进疫苗接种。各地扎实做好疫苗接种,我国新生儿甲肝、乙肝疫苗报告首剂和全程接种率多年维持在高水平。
三是加强综合干预,阻断肝炎传播。临床用血全面核酸筛查消除输血传播风险;通过甲肝疫苗接种改善饮食、饮水、卫生条件等,极大地减少了甲肝、戊肝病毒经消化道传播;坚持推进消除乙肝经母婴传播,接近消除乙肝母婴传播。
四是持续扩大诊疗管理。修订完善《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强化医生专业培训,将抗乙肝药物纳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并实施集中采购,提高了丙肝药物报销比例,制定了专项经费予以保障等措施,切实地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五是不断增强公众的肝炎防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病毒性肝炎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其中存量病毒肝炎感染者和慢性肝炎患者的基数还比较大,需要我们持续地加大诊断、发现和治疗的力度。”夏刚说。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第四届理事长刘晓峰指出,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稳步推进防治工作,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阳性率达到历史新低,大部分新诊断的丙肝患者得到完全治愈。但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存量巨大,约有7500万人,由于病毒性肝炎病情隐匿、患者的诊断发现率低,治疗率低,疾病负担沉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公众对肝炎防治的知晓率不高甚至还有误解,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在视频致辞中说,全球每30秒即有一人死于肝炎相关疾病——主要是肝癌和肝硬化。中国的历史性成就——通过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将儿童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99%,将肝炎服务融入初级保健,并通过国家谈判大幅降低药品价格,拯救了数百万生命。“中国已经证明改变是可能的。”
会议总结了消除肝炎危害的行动框架:在预防端,强化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率至95%,推动成人高风险人群补种,实施乙肝母婴阻断全流程管理;在治疗端,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症,优化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诊断标准,推广规范治疗,提升乙肝临床治愈率;在监测端,二级以上医院肝病相关科室将普及“B超+肝癌血液三项”筛查,构建肝癌早诊体系。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感染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张文宏在会上说:“中国乙肝防控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我们有信心逐步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最终减少乙肝相关疾病负担(如肝癌发生率),并通过技术手段改善中末期肝病的预后。”
从政策保障到个体行动,从技术突破到观念革新,中国正以系统思维书写肝炎防控的“健康中国”答卷。随着多方合力深化,我国将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的目标,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谭思静 齐征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