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建立了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出一条“校地共生、产教互融、创新驱动”的特色发展之路。
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的诞生,根植于对国家战略、区域需求与学校优势的精准耦合。安阳工学院立足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大特色学科优势,与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协同,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前沿无缝对接,人才培养与医工交叉创新体系深度融合。
建设根基 在协同积淀中筑牢发展基石
历经数年深耕,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已形成坚实的建设基础,为产教融合的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组织架构:构建权责清晰的治理体系。学校创新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三级治理架构。理事会由校企双方负责人、行业专家组成,把握学院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重大决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纳学校教研室主任与企业研发部门负责人,具体统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重构等核心工作;校企联合工作小组则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确保各项合作举措落地见效。
学科支撑:锻造交叉融合的专业集群。学校依托三大专业学科优势,形成支撑产业学院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康复医疗器械研发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与人才支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构建了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等为支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集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借力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平台,强化了学生在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校企协同:积淀深度融合的合作成果。自2016年起,安阳工学院与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已从传统的实习实训延伸至科研创新、人才共育的全链条。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配备数控机床、自动检测设备等先进设施,并为实习学生提供食宿与安全保障;校企共建的河南省智能康复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资金1500万元),已成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双方联合研发的多款智能康复产品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合作项目《多信息融合上肢反馈康复训练系统》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彰显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强劲活力。
模式创新 在范式突破中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核心驱动力,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维度实现了系统性创新,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体系。
“4+3+1”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无缝衔接。学院创新提出“4+3+1”的精准育人模式:前4学期以学校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为主,企业适度参与课程设计;中间3学期实施产业导向的项目制教学,将企业真实研发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由校企教师联合授课;最后1学期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深度参与生产研发全过程。这一模式通过“本科基础通修+专业平台可选+创新创业贯穿”的培养方案,构建了“育人为本、应用为要、能力为重、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
专业建设革新:打造对接产业的特色集群。围绕“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学院从三个维度推进专业建设革新:一是以国家一流专业和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推动本科专业评估与硕士点建设;二是组建由教育专家、企业工程师、骨干教师构成的课程团队,按“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五步法”开发核心课程,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三是引入交叉学科人才,打造“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强化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校企协同机制:构建深度融合的生态网络。学校突破传统“实习+讲座”的浅层合作模式,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机制:在师资互聘方面,实行“教学岗与生产岗互通”,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学校教师到企业参与项目研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在资源共享方面,校企共建实验室、共享仪器设备与软件资源,设立专项奖学金与教育基金,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与奖项;在过程协同方面,企业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实践考核等环节,将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形成同步共振。
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不仅在产教融合模式上取得了突破,更在师生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上收获了丰硕成果。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投身各类学科竞赛,在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ACM竞赛、挑战杯等赛事中捷报频传,累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20余项;教师在省级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省教学技能竞赛、全国金工与工训微课比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与创新能力。
未来,安阳工学院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现代产业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整合资源,以更具创新的举措培育人才,为区域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信息来源:安阳工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