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年注意力日渐被各种新兴事物吸引时,安庆师范大学这群大学生转身走向皖南乡野,追寻那些几乎被遗忘的古戏台,关注这一“冷门话题”。

  古戏台作为传统建筑的瑰宝,诉说着乡村文脉和集体记忆,其保护与活化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尽管团队成员并非建筑、非遗或文旅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却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严谨求实的态度,用8万字笔记、18幅测绘图、2000余张影像,为沉默的戏台建立起鲜活的文化档案。

  青年对传统的守护,不是抱残守缺,而是以独特创造力献出巧思。面对村民“戏台不用来堆东西还能干啥”的叹息,这群年轻人不只做记录者,更做“小诸葛”。他们将飞檐、雕花、纹样等古戏台元素创新转化为文创设计,让沉睡的建筑符号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笔者认为,高校应乘势而上,紧贴国家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在相关学科融入文化遗产保护、乡土建筑测绘、数字技术应用等实践内容;“校-地-企”深度合作,在小微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精准施策,搭建资源整合与经验共享平台,引导学生带着课题深入田野,为守护乡愁输送兼具情怀与能力的人才。

王海涵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