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度过了非常丰富的大学生活,顺利地毕业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希望社会大众能多多了解认可职业本科高校。”马松琛是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今年754名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中的一员,他毫不犹豫地向社会推荐起自己的学校。

  被问及为何会选择一所职业本科院校时,马松琛坦言:“其实我的高考成绩,使我的选择比较有限。”结合喜欢动手实践的性格特点,他把这所职业本科高校填为第一志愿,幸运地被录取了。

  目前,马松琛正在为入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做准备工作。

  其实,大学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大港油田。油田的生活影响了他的学校、专业选择,更重要的是涵养了他踏实、实干、爱动手的性格特质。

  进入大学后,在抓紧理论课学习的同时,马松琛更注重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协作领导能力,探索自身兴趣爱好。

  大一时,他加入了学校的吉他社,成为校团委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校社联”)的一名学生干事,经常参与各类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同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大二校社联进行换届选举,他被选为校社联主席。在校园社团中,马松琛还成立了乐队——MARK,并任乐队的鼓手。

  在教学培养上,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马松琛告诉记者,“我们每个暑假都要开展暑期实践,也可以去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这是纳入学分要求的。并且,每学期实践操作课程甚至比理论课还要多一点。”

  “比如,大一的时候,我们就有金工实训课,锻炼动手能力。后面我们还有石油工程、钻井工作流体等实训课。”他认为,这一课程培养体系,符合当前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大三上学期,马松琛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种采气井除砂解堵装置。他回忆总决赛的场景时说:“我们前一组进行答辩的是成都某高校的博士生团队,当时我想的就是重在参与就好,所以迅速调整了心态。谁都没想到,我们最后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在比赛的过程中,马松琛及其团队还将这一装置申请了发明专利,并将其作为毕业设计。

  在大三下学期,他作为学校入选“碳中和、能源绿色转型与国际胜任力”阿塞拜疆夏令营项目的两名学生之一,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十几名学生一起,前往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巴库,参观并开展交流研学活动。

  大四时,马松琛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回顾4年的成长,像是被细细打磨的石子。“从大一新冠疫情期间穿上防护服为社区人员采集核酸检测样本,到大二成为社联主席策划一系列精彩活动,再到大三时到承德县小学当志愿者……这些细碎的瞬间,让我慢慢懂得了‘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是弯腰捡起垃圾时的自然,是耐心解答疑问时的真诚,是看见需要时伸手的本能。这些都是大学4年里的成长经历。”马松琛说。

  “始于初秋,终于盛夏。都是风景,幸会!”临别毕业之际,马松琛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大学4年,学校给了我们自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我很满意4年前自己作出的选择。在毕业后,我为还能回到大港油田工作,为国家能源战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未来,马松琛计划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技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思 记者 樊未晨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