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如果有陌生人和你说话、给你东西吃,你们该怎么做?”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身着检察官制服的罗布卓玛对队员们进行法治教育。

  “不吃!”“要告诉爸爸妈妈!”队员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小手举得高高的。

  这名深受队员们喜爱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就是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第四部一级检察官罗布卓玛。当年那个骑马七天七夜走出大山的察隅女孩,如今已成为队员们喜爱的“法治副校长”。8年来,她用自己的坚韧和热忱,在孩子们心田里播撒着法治的种子。2025年,罗布卓玛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从大山走出的检察官

  1984年7月,罗布卓玛出生在林芝市察隅县的大山深处。她小时候求学,需要翻越几座雪山,骑着马走七天七夜。多年后罗布卓玛仍然记得家乡雪山上盛开的雪莲花:“雪莲虽然长得不算好看,但它有纯洁的特质和坚韧的意志,这种精神值得我一直学习。”

  幼年的求学路上,许多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给予她温暖的帮助。“我的恩师们改变了我的命运,没有他们我走不出大山。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大学时光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2005年,她走进同济大学学习法学类社会学专业;2009年,她又在西藏大学政法学院深造。求学经历不仅让她掌握了扎实的法学知识,更为她后来的法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她进入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5年后,开始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担任辖区多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儿时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

  上好孩子们的法治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罗布卓玛深知,法治教育非常重要,跟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每年她都会根据学校和孩子们的需求,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队员身边的故事,精心制作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课件,涵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校园安全、网络防护、民族团结等多个方面。她总是对队员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走进罗布卓玛的办公室,总能看到队员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手工贺卡、折纸作品、彩色画作……其中最特别的是一幅精美的小唐卡作品,那是一个曾经迷途的孩子在学会西藏传统非遗技艺后送给她的。

  对于那些一时迷途的青少年,她坚持长期跟踪帮教,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她和团队联合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开展资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2024年9月,罗布卓玛的爱人突然身患重病。她辗转西藏、四川等地求医,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坚持“工作不断档、帮教不缺席”。藏热小学的校长这样评价她:“我们所有师生都被罗布卓玛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

  格桑梅朵的守护者们

  在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有一个对青少年法治工作有责任又有热爱的团队——“格桑梅朵护未队”(以下简称“护未队”)。这支由8名年轻女检察官组成的团队,是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业务品牌的核心力量,她们以“用忠诚铸就检徽,为青春保驾护航”为口号,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格桑梅朵在藏语中表示‘幸福美好时代下成长的花朵’。”护未队成员对这个名字有特殊的感情,“我们希望每名少先队员都能像格桑梅朵一样,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

  秉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护未队结合区域特点,利用检察院官方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了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宣传动画片、真人微电影。这些法宣片生动形象地讲述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队员们面对各种诱惑和矛盾纠纷时,学会平和理性地处理问题,切实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罗布卓玛的成长和护未队的发展离不开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的全力支持。2023年6月,在西藏各级政府和上级院的大力支持下,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建设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并投入使用。基地各展区穿插法治答题、电影观看、角色体验等环节,用多种形式普法,累计服务万余名师生。基地还创新实施“检校共推”机制,与城关区教育局签订协议,把参加基地法治教育的积分纳入学校法治课成绩。索朗旺庆检察长说:“下一步,我们计划推动基地实现‘开放式’功能转化,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普法成员单位、部门的联动协作,使辖区青少年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孩子们的法治教育不能等待。”这句朴素的话语,承载着罗布卓玛8年的坚守,凝聚着护未队的使命,更体现着城关区人民检察院的责任担当。

辅导员》杂志记者 赵贵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4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