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将“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写入总则。

  苏州拙政园以黑色橡皮筋替代传统竹篱笆的实践,看似微小却极具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文化遗产保护中历史自觉的一种体现。在当代实践中自觉肩负对历史负责的使命,以最小干预实现文化价值的传承。

  橡皮筋替代竹篱笆,也是对园林本质的回归——古人造园追求“天人合一”,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至高境界。而竹篱笆的刚性隔离虽为约束游客而生,却切割了空间意境,违背了“咫尺乾坤”的造园哲学,更在视觉上破坏了文物“原真性”。

  在某种意义上,橡皮筋代表着一种信任契约,大多数游客感受到被信任时,会更自觉地遵守规则。此外,橡皮筋的弹性特质允许游客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而不是完全禁止,这种灵活性也符合人类行为的特点。

  从“垃圾桶减配”到橡皮筋探索,拙政园的柔性管理,以信任替代防备,激发公众自律,唤醒了游客对文物的共情。正如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所评价的,橡皮筋还信于民,重塑了文明与规则的共生关系。而这种方式,也是对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李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09日  02版